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宿舍关系的疗愈机制探讨
 
更新日期:2021-07-27   来源:   浏览次数:35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自婴儿降生的那一刻起,关系也就随之产生了。在与养育者的长期相处、磨合中,个体在关系中的原初模型得以创建并不断发展,进入高校学习生活后,这一关

 
 自婴儿降生的那一刻起,关系也就随之产生了。在与养育者的长期相处、磨合中,个体在关系中的原初模型得以创建并不断发展,进入高校学习生活后,这一关系便由宿舍关系“接管”并受到“检验”。每一个个体都需要发展出更加适应环境的自我。这也就意味着自我需要将过去、现在和将来统一起来,将原生家庭中建立的关系模型进行改造升级。当自我在新环境中遭遇挑战,宿舍关系就像一张“缓冲网”,使得个体有时间有空间让自身的资源得到调用,自我得到伸展,心理得到疗愈。
在中国的家庭中,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往往在很长时间内都是“过于靠近”的,彼此都缺乏清晰的边界。宿舍关系帮助个体找到独立与亲密之间的平衡,保持清晰的边界感,自我分化水平就会得到提高。一份关于当今大学生宿舍关系的调查显示,60%的宿舍都会进行夜聊,56%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最好的朋友是舍友。由此可见,舍友之间交流和成为好友的比例并非很高;宿舍关系总体融洽,但仍然保有一定的距离感。对于交流需求不平衡的个体,宿舍能够创造相对协调的条件,帮助个体纠正这一偏差。同时还应看到,边界感的勾勒不是通过反复的说教或者刻意的制造获得的,它来自关系中的互动与谐振,最终让个体对自我的意识和需要得到加强。
宿舍关系中的个体在自身所发出的“请求”未能得到满足后,会感到沮丧和不可控,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新的方法改善或者扭转这种局面,即从依赖不可控、不可靠的外界客体转变为依赖规则;而规则是无处不在的,并且是被广泛遵守的。个体经由宿舍关系这一渠道的打磨,从学习规则到使用规则、找到象征规则的替代品,通过控制替代品实现自我满足。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宿舍关系的疗愈机制探讨

下一篇: 宿舍关系的疗愈机制探讨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