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扩大化的载体稳固女排精神媒介形象
在媒介学看来,某种“主义”或观念要成为一个实体,就必须有组织化的载体,否则无法扩散,更无法实现在时间中的传递。中国女排是女排精神最核心的载体。女排精神依托孙晋芳、张荣芳等老一代女排队员在困难中前进,在落后中崛起的动人意志而产生,人际口口相传或报纸、电视、广播等大众传媒,将她们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精神内核传入千家万户。一代代女排运动员以老女排为榜样,这些精神为人传诵的同时也深深铸在了每一个女排运动员的心中,他们用行动铸就辉煌,用表现诠释精神,同时也将这些精神内化为了自身品格。美国社会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将晚辈向长辈学习而获得的文化称为前喻文化,但女排精神的发展不仅仅是依靠老带新、晚辈学习长辈,其中还包括晚辈在实践中对女排精神内涵的再创造以及长辈向晚辈学习的过程。现在,女排精神的核心载体不仅只有老女排,还包括无数的现役排球运动员。她们在继承前辈优秀品质的同时,在新时期为女排精神注入了新的精神内涵。
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传播的物质载体,对于社会公众性情的陶冶、健康身心的发展和优良品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隐性作用。时至今日,女排精神的载体不仅仅包括老一辈女排运动员与现役女排队员,还包括无数的排球迷与排球爱好者等人群与各式的图文、建筑等,扩大化的载体助推了女排精神的传播与传承,稳固了女排精神的媒介形象。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移动终端的普及,女排以其优秀的个人、团队品质,包括教练组等技术工作人员兢兢业业,主教练郎平的回归、排兵布阵的严谨等,吸粉无数,越来越多人通过各种媒介了解女排的事迹,包括许多自媒体也积极宣传赞扬女排几女排精神,人们倍受感动并成为他们的粉丝,其中不乏有粉丝主动参与到排球运动中来,加上众多的排球爱好者,他们从自身实践和宣传排球运动与文化,是女排精神在大众间扩散的这种重要载体之一。此外,作为国家体育博物馆5大部分之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成就中将1981年世界女子排球冠军杯作为馆藏精品之一,2018年揭牌的中国排球博物馆、中国女排腾飞馆以及其他训练基地等都成为了排球爱好者参观的胜地。这些不仅是宣传中国体育文化的阵地,也成为了女排精神的新的载体,使女排精神的传播与传承不局限于单一的女排运动员,扩大化的载体宣传与稳固了女排精神良好的媒介形象,助于其可持续发展。
(二)大众传播的功能保障女排精神传承
德布雷认为“传播”是在同一个时空中的信息传输,“传递”偏向不同时空,是长时间的连续与积累。德布雷这种意义上的“传递”通俗上讲就是“传承”,因为“传承”更强调代际关系,时间感更强。无论是传播活动还是传承活动,都不是机械的、自动化的,是人的能动行为,需要传受双方自觉的参与。女排精神的传播与传承活动也是一样,受众对信息的选择具有很强的能动性。因此,女排精神的发展需要中国女排、媒介和受众的共同参与,其中媒介作为把关人起着重要的信息筛选、加工与整合作用。拉斯韦尔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阐述了媒介传播的三大功能:监视环境、联系社会、传递遗产。媒介对女排精神的报道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媒介形象和大环境,在报道中媒介对女排和女排精神的评析将信息、受众、社会联系在一起,媒介对事件的评论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意见领袖的认知,进而在两极传播或者多级传播中影响更多人的认知和态度。大众传媒合情合理的评论、分析和解释给女排精神提供了健康的环境,保证了信息、受众、社会的联系。媒介的多样化使传递遗产的任务由长老、道士、私塾等向书籍、电影、网络等转移,媒介关于官方媒介接触对网民主观幸福感具有正向涵化效应,在培养情趣,塑造行为方式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优秀中国文化的女排精神在传播中具有丰富的方式,包括电视、电影、漫画等,正因为媒介的多样,使得女排精神拥有更多渠道营销自己,未来科技的发展进步会给女排精神提供更广阔的的发展空间,女排精神也只会飞升到新的高度,焕发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