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更迭,人类不断更新着理解自然的方式。转基因技术作为21世纪最重要的高新技术之一,转基因技术打破物种间的遗传法则,人们可以从利用DNA重组和转化的技术将特定的外源基因转移到生物中,改变遗传特征。此项技术如同宣告人类可以代替上帝操纵生命之钥,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如同双面刃,影响层面相当广泛,尤其转基因主粮的商业化生产,更成为国际竞争的新战场。即使转基因技术在商业化量产的过程中,经过层层审核把关,但在国内氛围下,民众对于以人工方式干预生物基因的遗传性质,还是存在许多疑虑,包括食品安全与生态环境的影响,导致转基因技术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始终未能顺利开展。
面对国内粮食短缺问题,每年我国需从境外采购大量的转基因作物与粮食,在进口上受制他国,因此,政府和企业每年都在转基因技术研究上注入大量的人力与资金,综观国内局势,亟需实现转基因食品的商业化来变现。
转基因技术打破了过去传统生物种属间的自然繁殖模式,透过人为方式,转基因技术可以将植物、动物或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引入到生物体中,目前在市场上通过安全评价上市的转基因产品除了植物以外,更有转基因动物,如转基因三文鱼。同时,关于转基因技术的谣言也接连不断的出现,包括基因食品致癌、转基因玉米导致老鼠大量减少、母猪流产或转基因导致广西大学生不孕不育等。对一般民众而言,转基因技术属于未知的“技术性风险”,因此,民众对转基因技术普遍抱持怀疑态度,加上假新闻的渲染,更是扩大公众对于转基因食品的风险性感知。
要使转基因作物能顺利商业化量产,除了确保技术的安全性外,更需要获得民意的支持,因此,政府必须加强对转基因技术的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与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以公开、透明的方法向民众展现转基因技术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模式,透过制度信任来降低公众对技术的恐慌。转基因技术的风险评估是指利用科学实验方法去评估,在特定条件的设定下,风险源对于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危害大小与可能出现危害的几率。国际上对于转基因技术的风险评估,主要针对转基因产品的实质等同性、营养性、毒理性和过敏性等四项去进行分析;转基因技术的风险管理则是指政府根据科学家的风险评估结果来权衡制定相关的监管措施,包括制定和实施转基因技术的法律、法规、标准等,转基因技术主要的管理手段包括对转基因产品的安全评价、商业化种植与量产、上市许可和产品标识规定等。
对比国际上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模式,我国在监管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之处,在法律规范上,可以看出转基因技术立法层次不高、缺乏专项立法;在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上,缺乏监督与制衡机制、风险评估的主体尚未统一、安全评价体系存在落后且缺乏效率等问题。因此,本文将从风险传播的思路出发,分析美国与欧盟对于转基因技术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的相关政策与条例,借镜他国经验,比较我国的管制差异,并考虑国内的社会发展与内部环境,提出可行性的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