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政治法律 » 正文
基于区块链的电子送达关键技术
 
更新日期:2021-08-16   来源:   浏览次数:53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电子送达地址共享与信息融合技术目前司法文书送达在确认和利用电子送达地址上存在电子地址种类单一、再利用机制欠缺、法院系统内部共享不足、电子地

 
 1 电子送达地址共享与信息融合技术
目前司法文书送达在确认和利用电子送达地址上存在电子地址种类单一、再利用机制欠缺、法院系统内部共享不足、电子地址身份难以确认等问题。为了丰富电子地址种类并提高其使用有效性,以法院、仲裁机构等一年内诉讼、仲裁案件中的当事人地址为主,以项目平台注册地址为辅,以其他信息渠道地址信息为分析补充,建立3级置信地址,以实际送达和出庭情况为反馈动态调节地址置信等级。
基于区块链的多方共享特性,针对司法文书电子送达地址系统,以共享薄的形式构建联盟区块链,在法院、检察院、公证处、数字证书颁发机构(CA机构)、仲裁机构之间进行地址数据共享;同时,为了提高共享的算力效率和存储效率,对联盟链采用分片技术进行优化。
考虑到司法领域对电子送达地址保密性和安全性的要求较高,采用国密标准对数据共享地址信息进行落盘加密,即每个机构在各自的内网中独立管理自己节点的硬盘数据安全。
电子送达地址共享和关联信息融合机制的基本逻辑具体内容如下:
(1)以当事人送达地址确认书为确信地址信息,经过数字化形成地址融合的基础数据。
(2)以系统平台在线提报地址为辅助地址信息,经过标准化形成地址融合的辅助信息。
(3)其他渠道地址经数据清洗,提取地址相关内容,依据身份标志进行关键信息匹配检索,冲突信息以可确认的最新时间信息为准。
(4)初次融合后的地址信息,经过格式化形成参考地址信息。
(5)确信地址、辅助地址、参考地址信息,经过去重、合规性检验绑定置信等级,经从上到下的扩展融合形成有效地址库。高置信等级的地址作为送达服务的可选地址进行使用。
(6)经实际送达反馈后的地址进入有效地址共享库,并发送至共享簿区块链上的各单位节点,各联盟机构依需求查询、下载相关地址。
2 电子送达身份标识密码技术
当前,在邮件、短信、微信等电子送达渠道的司法实践中,存在难以确定受送达人“确认知悉”的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1)受送达人在送达地址确认书确认以手机号码、邮箱地址作为电子送达地址的情况下,由于不通过法院官网、法院APP、法院微信小程序等进行用户实名注册,短信或邮箱中发送的司法文书查阅URL链接,难以确定是由手机号码持有人或邮箱拥有者本人点击并查阅了司法文书。
(2)在短信或邮箱送达中,目前一般同时发送法院官网网址和司法文书提取码,司法文书存储在服务器的互联网区域,如果短信或邮件内容被截取,当事人敏感信息会被泄漏;输入提取码查看文书后,也难以确定是本人的真实行为。
(3)短信、邮件送达渠道的接收查阅司法文书行为难以固定证据。通过纯文本或彩信发送手机短信,需要回复短信,才能较为严谨地证明受送达人收到文书内容,但仍无法签署送达回证;相关证据包括法院的短信发送网关、电信运营商的服务器,以及受送达人手机中。邮件送达也类似,需要受送达人回复邮件,且证据存储在法院的邮件发送网关、邮箱运营商的服务器中。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基于区块链的电子送达关键技术

下一篇: 基于区块链的电子送达关键技术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