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不是增设一项教学活动,更不是新增一门课,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同时在计算、推理、讲授知识,可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有效地传导给学生,使得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实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学过程含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构建全课、全员、全程育人的格局。
法国著名数学家曾经说过,“生活中最重要的问题,其中绝大多数在实质上只是概率的问题”。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从数量化的角度来研究现实世界中随机现象规律性的一门应用数学学科,它广泛应用于工业、国防、国民经济及工程技术等各个领域,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非常有必要的。传统教学往往是以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只教书不育德”,忽视了课程思政育人。下面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为例,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设计。
1.介绍数学史实,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在讲解定义、定理、公式时,回顾数学历史,讲解历史人物故事,往往能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数学树立榜样,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如在讲解数学期望的延伸阅读时,我国彭实戈教授建立了动态非线性数学期望理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目前也是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不仅让学生拓宽视野,了解学科前沿,并培养了爱国情怀。
2.引入生活实例,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通过生活实例教学更加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加强师生互动,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是非常有用的,它可以帮助我们理性思考,慎重决策。如在讲到正态分布时,通过一个街头骗术的视频,请仔细观察可以知道钉板底部奖品的排放顺序中有种奇妙的关系,中间奖品最便宜,越往两边越昂贵,但为什么如此摆放奖品?“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发学生思考,形成认真思考,善于观察,辩证性地思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注重多元融合,崇尚科学精神。通过教师巧妙的教学设计,将课程思政融入学科知识,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借题发挥,“润思政”于无声。如介绍正态分布的背景,正态分布最早由法国数学家棣莫弗在研究二项分布时观察到了正态分布曲线,但当时并没引起学界的重视。直到十九世纪前叶,德国数学家高斯在研究测量误差时从另一角度导出了正态分布,才引起的学界的重视。这正是数学家们锲而不舍,敢于挑战,勇攀高峰的精神,引领学生正视自己,正视困难,不畏荆棘,勇敢向前,激励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学习。
4.创设故事情境,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知识起源的背景故事、现实生活情境是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用“景”传“情”,将知识与现实学习生活结合起来。如讲解离散型随机标量的数学期望时,引入“分赌本问题”,这个就是数学期望的由来。要想做到公平公正,就需要理性探究,认真思考。
“课程思政”理念下的教学设计,不刻意、不牵强,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