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浅谈巴山文学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更新日期:2021-09-06   来源:   浏览次数:13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融合传统文学与现代文明,讲好大巴山乡愁故事。传统文学的IP开发需结合作品自身的特点和风格,以不同形式的创新,将其应用到不同类型的IP产品开

 
 (一)融合传统文学与现代文明,讲好大巴山“乡愁”故事。
传统文学的IP开发需结合作品自身的特点和风格,以不同形式的创新,将其应用到不同类型的IP产品开发实践中,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大巴山的风光是以山为主体、水为魂灵、情为寄托的主客体统一的世界,山水相依、神韵相伴、情景交融。巴山地区的自然水土、传统诗文作品及地方民俗文化都有利于凸显文学中的故乡景、故乡人、故乡事和故乡情,将其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融入现代文明意识,打造巴山文学中的“乡愁”IP,讲好城市“乡愁”故事,让大巴山的物质文化资源情深意切,推动城市文——商——旅——创——居融合发展,以此来实现“巴山景·故乡人·文学情”的文旅热点。给现代生活增添富有诗意的文化细节,使历史文化老故事在融合中变年轻。
打造“文学与还乡”的主题,抓住文学与诗歌中对故土情境的感念和缅怀。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指出,现代人类是失去原乡(故乡)的无根之人,是流浪者、漂泊者。因此哲学、文学和诗歌的责任就是寻找失去的原乡,使读者在巴山文学和巴山诗歌的艺术中去回到故乡情,触摸神性和诗意消失的踪迹,为人心寻找回乡的路。为现代都市人提供足够丰富的怀古、忆想、还乡的背景和资源。
(二)融合流行文化与品牌创新,赋能地方城市经济。
文化赋能城市经济,其以标志性的装置景观艺术、文化资源及文化价值认同推动城市创新、强化城市品牌、拓展城市产业链,促进城市的内涵式发展。当代社会中,由于商品逻辑向社会生活的广泛渗透,使得文化活动同文化生产,同经济、市场、大众、传媒等发生密切联系,最直接的变化是文化的产业化,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文化活动的性质,以及人们对一些固有观念的认识,包括艺术活动和文化活动等等。
重塑巴山文学中经典、亮点元素的趣味性、特质性和关注度,利用文学IP+科技+知识+互动召唤等新兴传播方式,赋能行业新发展。将文学加入到都市文化中,例如都市文化中的场所、娱乐方式、媒介话语和流行指向。呈现在都市音乐会、展览、博览会、游行、表演、戏剧中;主动融入巴蜀文旅走廊,继续推动“大巴山·大三峡”文旅品牌发展,丰富载体展现形式,打造巴文化、三国文化、蜀道文化巴人文化、革命文化、春节文化、丝绸文化等多个特色文化品牌。参与城市文化标识、城市场景式展示、城市主题公园建设及城市文化的整体发展中。如做强“巴山夜雨看达州”品牌,推出“诗词中的巴山”“风从巴山来”诗歌节、读书会等,让文学为城市、乡村塑造诗意形象,打造民歌之乡、民歌广场等,让地方文脉传承,让传统村落活化。
要引起注意的是文学IP化的发展将会改变文学的叙事表达和审美内涵,因此传统文学的IP化也要预防文学叙事方式的媚俗化,要提炼总结出不同话语情境下的巴文学精神和文学符号,要注意为文学进行祛媚,使其文学符号健康有效地赋能到城市经济发展中。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浅谈巴山文学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下一篇: 浅谈巴山文学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