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法审美意识存在基础——汉字文化
汉字文化是中华文化延绵不绝的根基和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书法艺术蕴藏着中国哲学和文化的深厚内涵。从中国汉字的造字法来看,汉字本身采用形声、象形、指示和会意的造字法,近取诸身,观法于天地万物,融音、形、义一体的审美意识,一部汉字文化史就是中华审美文化史。与世界上其他表音文字不同,汉字不是音节,是通过以图像造型的创意方式表意,特别注重音形义的结合,汉字最大的特点是象形造字法,象形性成为汉字的重要特征,所以汉字被称为象形文字。《说文解字》许慎认为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这种据(爪)印循兽“迹”的方法启发仓颉根据事物本来的形状简化成代表性符号进行记事,改变此前结绳记事的诸多不足,这段记载可寻见汉字是象形文字属性的根本依据。从模仿鸟爪兽蹄之象画符肇始,汉字便具有视觉意义上的观形之美,这是汉字审美意识的外在表现的规定性出处。如“日”“月”“山”“木”“旦”等字造型初始,就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状物图画,这也是最早的依据象形绘图的造字方法。可见,因其特殊的象形表意手法,汉字本身就是一种客观的美的存在,从依靠绘图方式造字开始,就具有浑然天成的美的意蕴和艺术的逻辑起点。
以汉字为载体的书法,最初是以汉字的书写、记事、传播等实用功能为主要目标,从甲骨画符到金鼎铭文,从碑志石刻到官府文书,“汉字在沉淀演进过程中所与生俱来的图像造型美感,也必然被同步包含在内”,书法的载体是汉字,汉字的点画形态、横竖结构、意义都属于书写的关注面。汉字书写追求的方圆与规矩,在信息记载、文化传播等方便迅捷的实用功能之外,也有书写行为本身追求美的成分,不过这种书写的规范美服务于文辞表达及易阅易传的实用需求,这种隶属于书写技能的美,表明书写行为本身就有美的构成元素,和象形汉字自带天然造型之美是书法艺术表现美的审美基础。中国社会的伦理特征折射到书法教育上,就是书法教育与生活密切连在一起,求美是自古以来人们的追求,从居住环境到日常用品,在满足日常实用需求的同时追求审美的愉悦感官体验,如服饰本是遮羞御寒之物,慢慢发展出装饰扮美的审美需求。书写也概莫能外,书法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凸显了审美意识和审美追求,将实用性技术与审美的精神生活连接在一起,使书法课具有了实用性和艺术性、审美性和知识性的多重属性,使书法兼备了鉴赏性与创作实践性。书法最能表现的就是汉字造型的形质美和中国人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