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良好的文化生态是红色文化发生和存在的必要保证
环境因素是文化发生、发展和完善的客观条件。中国的红色文化是在形成、发展、积淀、丰富和创新的文化演进过程中与中国特殊的社会环境、传统文化、民族品格等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因此,红色文化的生成和存在受制于文化生态,文化生态状况一定程度上决定红色文化的生成及其变化发展的方向和形式,例如我国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下,对红色文化内涵的挖掘有不同的侧重;另一方面,红色文化反作用于文化生态,红色文化既是文化生态需要保护的对象,也是文化生态体系的一部分,当红色文化蓬勃发展时,对文化生态平衡能起到维护和巩固的作用,反之将起破坏作用。
社会文化背景比如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意识形态建设以及民族风俗习惯等外部环境与红色文化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红色文化小生态。和谐有序的文化生态有益于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的物质形态,保留和传承红色文化的制度形态,弘扬和传播红色文化的精神形态。
(二)良好的文化生态利于激活红色文化功能
红色文化既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又是对革命文化的时代演绎,具有巩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维护政治合法性、引领社会思想文化、规制个体价值判断等功能,他的精神内核是民众对社会主义制度、理论和道路的认同。及时肃清文化生态中的不良思潮,对红色文化的发展、红色文化话语体系的建构、社会主义文化生态建设以及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良好的文化生态是民众价值观念和精神质量的保证;红色文化中凝结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民族记忆,良好的红色文化生态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们实现更美好生活的精神支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自觉抵御各种不良思潮的侵蚀,维护好红色文化生态平衡,才能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红色文化之树常青,党才会有更加坚定的精神信仰和源源不断地前进动力。
马克思在《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认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我们从实践的基础上去理解把握人与环境的关系,对我们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生态具有指导性意义:在实践中把握人与环境的统一,既要认识到良好的文化生态对弘扬发展红色文化的重要性,更要有针对性地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践去改善和创造有利于红色文化发展的社会环境。良好的文化环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人有感染、激励和引导作用。社会对红色文化的接纳度和认同感就是红色文化传播发展的大环境,当人们已经将发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故事变成了一种文化自觉,文化生态也会得到改善。因此,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为红色文化传播和发展提供“大气候”、营造“大趋势”是非常必要的。
(三)良好的文化生态是红色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构建红色文化生态可以合理的整合红色文化资源,保持其时间和空间上的均衡性、内容的完整性和延续性。红色文化是有生命的,是“生态”的存在,具有开放性,它贯穿无产阶级寻求解放的革命历程之中,对红色文化进行生态学的审视,用系统的方法来建设红色文化生态,可以遵循整体性、最优化、综合性、动态性、信息行、可行性等原则,从结构和功能的整体以及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中综合考察红色文化发展中的问题,就能对红色文化的生存、发展状况得出科学全面的认识。从而使红色文化持续、健康、稳定和有序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