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政治法律 » 正文
金平县深度贫困治理的特殊性
 
更新日期:2021-11-01   来源:   浏览次数:25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深度贫困边境地区具有三高的特征,即贫困发生率高、脆弱性程度高、返贫风险高,在我国减贫工作中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金平是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深度贫困边境地区具有“三高”的特征,即贫困发生率高、脆弱性程度高、返贫风险高,在我国减贫工作中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金平是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是一个多民族构成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地处中越边境。复杂的县情呈现了贫困治理的诸多特殊性。
从时间维度看,金平的深度贫困治理跨越世纪,经历了多个时代的变迁,治理难度大。面对金平特殊的贫困现状,根据扶贫开发战略部署,1992年外交部开始定点帮扶金平,形成“外交扶贫”,12位时任外交部领导先后深入金平县访贫问苦、考察指导,先后派出18任扶贫代表、3任驻村第一书记扎根基层,以动真情、真扶贫、扶真贫的理念取得显著成效。外交部的定点帮扶开启了金平脱贫的起步阶段,以最初的解决温饱、教育、卫生和培训为基础开展扶贫工作。1996年为创新帮扶的模式,金平县被列为上海市长宁区对口帮扶与经济协作县,8位区领导先后深入到金平一线调研、出力出策,2位扶贫干部到金平县人民政府挂职,以先进的发展理念和丰富的帮扶资源攻克了不少扶贫难题。从上世纪延续至今的对口帮扶让金平脱贫工作加速迈进。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扶贫开发纲要》中,金平被纳入连片特困滇西边境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县,有建档立卡户28992户124810人,贫困人口占全县人口的30%以上,是一个庞大的贫困群体,但是在党中央各种政策的扶持下为金平脱贫迈进了发力阶段。通过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项目取得了空前的减贫成果,截止2019年末全县9个贫困乡镇退出贫困序列,26929户119291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31.15%降至1.26%。2020年5月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金平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转变成为金平脱贫的巩固阶段,即后扶贫时代。在后扶贫时代贫困治理需要着眼于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强化政社扶贫利益共同体建设,实现扶贫政策与乡村振兴等其他政策的融合互补。
从人口、面积上看,金平的贫困人口基数大,涉及贫困地域广。金平县辖13个乡镇,与越南2省5县接壤,边境线长502公里。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金平长达40年的支前历史,是一个典型的边疆原战区深度贫困县。山区恶劣的气候条件,不利的地理位置因素造成的自然灾害对农户的生计及人身安全带来了极大风险。金平多雾多雨多极端天气,连续多年出现暴风冰雹天气,境内的勐拉、金水河、马鞍底等多个乡镇都会成为重灾区,每年受到天气和病虫害的影响使种养殖业损失惨重。此外,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导致贫困问题与社会治理相互影响,制约乡村现代化发展。在所辖的金河镇、金水河镇、勐桥乡、马鞍底乡、勐拉乡、者米拉祜族乡都属于边境乡镇,部分村寨与越南仅一河之隔,边境问题对贫困治理提出了更多要求,如跨国婚姻中越南媳妇的户籍认定问题。通过调研发现,金平有多个越南难民村寨,由于上世纪战争的原因,战后很多越南人迁入当地并且世代久居,我国政府给予他们土地,但是很多人至今还没有户口,在贫困人口界定中他们是缺失无身份的,这在金平的贫困治理中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从横向比较看,主要有两方面的贫困治理特殊性,一方面是民族群体的差异性。金平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人口88%左右,其中拉祜族和布朗族是直过民族。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民族的现代社会认知都不尽相同,尽管我国早已提出解放思想,但是封建迷信、小农思想依然长期存在。调研发现部分少数民族都靠国家的各种贫困补贴来维持生活,不愿出去劳作或者外出务工。并且近几年的扶贫工作中,帮扶人多会无条件的为贫困户置齐沙发、电视、冰箱等物品,这就加重了贫困户的等靠要思想。拉祜族(苦聪人)、布朗族(莽人)两个民族是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主要分布在金水河镇、勐拉镇、者米乡,具有贫困程度深,发展能力弱的特点,被视为金平的贫中之贫。金平贫困的特殊性另一方面表现在文化认知的差异。在贫困人口中学历多为初中及以下,长期的观念落后,每个人对国家相关的乡村建设政策、扶贫政策等认识不同,有时甚至出现政策认同危机,引发矛盾纠纷。例如在异地搬迁这一扶贫政策中,出现搬进新家又返回原居住房生产生活,这一情况在直过民族中尤为突出。金平各贫困村的情况、各民族之间的文化都有较大差异,需要我们在扶贫中更注重扶志,加强政策的宣讲,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金平县深度贫困治理的特殊性

下一篇: 金平县深度贫困治理的特殊性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