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视教学法概念界定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将教学方法定义为:未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其分类有的按照教学工作任务来划分;如传授新知识的方法,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巩固技能、技巧的方法等。有的按照获取知识的途径来划分;如口授法(讲授法、谈话法、讲读法等),直观法(演示法、观察法、参观法等),实践法(实习法、实验法、练习法等)。进一步查找影视教学法发现,影视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更多来源于演示教学法。简明教育词典将演示法定义为:在教学中,教师把实物、教具陈示给学生观察,或向学生作示范性的实验,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以促进其理解教材,发展智能,受到感染的一种教学方法。演示的种类,按所使用的教具来区分,可分为四种:实物、标本、模型的演示;图片、图画、地图的演示;实验的演示;幻灯片、录像、教学电影的演示。可见,影视教学法可以归类为演示法的一种,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更多的影视资料被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上,逐渐形成了影视教学法。
部分学者将其定义为: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播放相关内容信息来辅助教学,是一种具有创新性、创造性的现代教学方法。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影视教学法是通过多媒体播放录像、录音、视频、电影或电视剧等影音视频材料开展教学活动的方法。总结大部分学者的定义,可以知道,影视教学法的实施媒介为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材料为与教学相关各类影视作品,其特点是集学生的听、看、想、评、讨论与教师的引导点评为一体,目的是促进教学效果。由此,可将影视教学法界定为: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影视作品直观地为学生展示预设情境,将学生带入特定情境中进而开展教学活动的方法。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影视教学法带给学生的刺激更多更利于引起学生的反应,进而促进学习行为的发生。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反应之间的连结,为学习者提供预设情境,使其接受特定刺激,当学习者作出明确反应时,学习行为变产生了。影视教学法更是一种典型的情境教学法,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他人的帮助(包括学习伙伴和教师),借助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影视教学法通过直观的方式为学生提供预设情境,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建构,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影视教学法在苗绣传承中的价值旨趣
1.创设真实情境
人们接受刺激进行学习时,需要借助不同感觉器官相互协作,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处于青少年时期。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该年龄段的学生逐渐由需要借助具体事物进行运算转向抽象的形式运算,因而在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设相应情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抽象思维。有关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不同的认知渠道对学习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通常,如果只使用视觉器官,仅仅能记住学习材料的25%,只使用听觉器官,仅仅能记住材料的15%,但如果将视听进行结合,使用多通道参与学习活动,便可以记住学习材料的65%。传统的中职学校在苗绣教学中大多只是借助单一的教学材料来刺激学生的视觉,如通过对优秀作品的鉴赏来学习苗绣。然而,有效的运用影视教学法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将声音、图像、颜色、光度等要素相整合起来的苗绣学习环境。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的眼睛、大脑、耳朵、嘴巴、四肢和其他方面的器官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刺激从而被调动起来,也更利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中职学校苗绣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