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美育的内涵和特征
 
更新日期:2021-11-05   来源:   浏览次数:70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能丰富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能提升审美素养、温润心灵、陶冶情操、激发创新活力。纠其实质,美育注重对人的道

 
 “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能丰富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能提升审美素养、温润心灵、陶冶情操、激发创新活力。”纠其实质,美育注重对人的道德情操、审美意识的导引和提升,涵养德性、关怀心灵、激励精神、成就美德是其具体价值内涵,这既是对传统“美德”观的实践延伸,也是对当下美育目标的时代共鸣。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识美、尚美和造美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具有如下特征:
1、情感性。美育是以情感为中介的教育过程。一切美的事物对审美主体来说,都必然具有怡情悦志、益德养性的功能,审美需要调动主体全部的精神能力,即感知、信念、情感、思想等。因而,从某种角度来看,美育又是一种情感教育。蔡元培认为纯粹的美育,能陶冶人的感情,使之习惯高尚纯洁,使之超越人我之界,渐灭自私自利之心。通过美育,可以提升人们的趣味和情操,树立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先秦儒学以“仁”为核心,具有强烈的情感性,既有对“吾幼”和“吾老”的小爱,更有对“人之幼”和“人之老”的博爱。
2、渗透性。美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美育不是用赤裸裸的方式来表达教育思想,而是潜藏在活动里、贯穿于过程中、结合在其他教育方式内。美育发挥的是“潜移默化”的功效,它像“随风潜入夜”的“春雨”一般滋润人们的心田,影响人们的情感世界。美育注重的是熏陶、浸染,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就像梁启超先生所说的,在空间上要有“熏”的广度,时间上要有“浸”的长度,情感上要有“刺”的强度,儒家美育思想贯穿于自然美、社会美、心灵美和艺术美等众多领域,具有丰富的美感成分,从而实现“提”即提升人生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和谐自由发展。
超功利性。美育是一种超功利性的修养,美育的超功利性是指美育追求一种非利害关系的享受, 追求能美化心灵,愉悦精神, 涵养高尚的情操, 进而积极投身于改造世界、创造美的社会实践。超功利性不是绝对的无功利, 而是摆脱了眼前的直接功利价值,获得间接的社会价值。正是因为美育具有超越世俗功利、物欲私念的功能,所以通过美育,使国人的本能和情感得到解放和升华,摆脱物欲和私欲,最终形成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美育的内涵和特征

下一篇: 美育的内涵和特征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