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浅谈“智慧校园”的内涵和特点
 
更新日期:2021-11-16   来源:   浏览次数:27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智慧校园的概念源于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最早由IBM在2009年提出,包括全面且透彻的感知,带宽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阴影和以人为本的四大特征。在此基

 
 “智慧校园”的概念源于“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最早由IBM在2009年提出,包括全面且透彻的感知,带宽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阴影和以人为本的四大特征。在此基础上,浙江大学于2010年在国家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智慧校园”这一概念,它旨在整合高校的日常教育、科研、管理、服务和生活功能,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支持下建立一套功能集约、共享并感知数据、协同运作且具有高效行政能力和智慧执行力的软环境,提升高校的科学管理水平。
虽然“智慧校园”发展了近十年时间,但在许多高校中,“智慧校园”还仅仅局限在其初期形态,即“数字校园”阶段。一些高校管理者还未真正理解“智慧校园”的内涵,进入“重建设,轻应用”的误区。各行政部门不断投入硬件资源,推出各自的办公系统和任务平台,但忽视了系统和用户间的良好配合,认为“线上校园”就是“智慧校园”,非但没有打破数据壁垒,反而令师生被各式各样的账号信息围困。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智慧校园”应该包括以下特征:首先是便捷化,将现代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应用到校园生活中,并实现各项工作的便捷作业;其次是智能化,依托机器的自我学习和分析能力为师生提供综合服务,并实现数据的收集、分类和分析,为跨部门交流提供交互式沟通和互感接口;最后是个性化,能够感知校内师生的生活和学习工作变化,根据个性特征提供不同的服务。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浅谈“智慧校园”的内涵和特点

下一篇: 浅谈“智慧校园”的内涵和特点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