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是运用生态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等原理,坚持农业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继承传统农业的精华部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建立起来的低环境污染、低资源消耗、高经济效益、高农产品品质的现代化高效农业,其实质是农业的绿色低碳发展与现代化发展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高效循环统一的生态经济系统。
生态农业理论产生于国外,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引入中国,一些学者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思想理论,促进了我国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叶谦吉教授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正式提出中国的“生态农业”这一术语,成为我国生态农业的奠基人。生态农业引入之后我国并开始在部分地区进行生态农业试点示范建设,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辽宁大洼县西安生态养殖场、浙江萧山县山一村、浙江鄞县上李家村等七个生态农业试点村荣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全球五百佳”荣誉奖。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生态农业,二十一世纪后,农业部组织征集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其中有关于北方、南方、平原、丘陵、种植业、畜牧业、渔业、观光业等合乎区域发展的相关模式,并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十大生态发展模式,在今天得到了普遍的推广。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指示,各个省市地区因地制宜的积极开展生态农业建设的讨论,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生态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智慧化将是未来生态农业发展的目标,各地区大力推广现代化的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的积极性,将一些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实现了循环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业,让农民富起来;直播带货,扩大绿色高质量农产品市场,生态农业带领村民致富、引领乡村振兴的声音越来越响亮。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健康、绿色、有机食品需求的增加,尤其是农村特色高质量绿色产品需求增加,发展生态农业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高质量农产品赢得市场,但我国生态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尚不高,严重制约了生态农产品有效供给,不能很好的满足人民对生态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因此,我国发展生态农业还面临着许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