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课程思政融入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几点思考
 
更新日期:2022-06-15   来源:   浏览次数:116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改进管理者和教师对待课程思政的理念想要将课程思政真正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首先管理人员和教师都必须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要从人才培养目标、

 
 (一)改进管理者和教师对待“课程思政”的理念
想要将课程思政真正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首先管理人员和教师都必须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要从人才培养目标、发展定位着手,立足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目标等,积极推动思政教育与其他课程教学的融合,打破以往应用型本科院校以专业教学为重的思维理念和局面,依靠专业教学方法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其贯穿、融入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增强思政教学的说服力、感染力。同时对于学院的不同专业也要根据专业特点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工作,要确保课程思政与育人目标相符合,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同时课程思政也要与教学研究相结合,以此来完善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理想信念,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等进行优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制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有机融入到各门课程的教学实际中,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怀。
(二)建立“课程思政”的制度保障
人才培养的效果也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加快“课程思政”的改革力度,落实“课程思政”建设内容,必须要有相应制度保障,要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考核评价体系、监督检查机制。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的制度,充分调动校内外资源,研究制订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等专家组织作用,保证“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同时学院还要做好统筹协调工作,使得教师无需瞻前顾后,确保课程思政顺利开展。完善听课制度、评价制度,拟定课程规范、加强试点课、示范课和培育课的建设建立常态且行之有效的管理、运行及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和激发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动力。同时还要加强学院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督查检查,齐抓共管,形成多方协同、全员参与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
(三)打造有高尚师德、专业过硬的教师队伍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新时代对高校教师的要求,不仅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自身更要具有高尚的师德,同时还要涉猎不同知识体系,扩充自身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知识,并融会贯通到自身的课程中。在专业教学中不仅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合理使用学习方法,同时也承担起学生个人修养、品行、人格等培养的重任。要打造出一支有高尚师德、专业过硬的教师队伍,必须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系统地进行师德师能培训。并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的教师培训方案,制定培训计划,对于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教师开展不同类别的培训,确保培训的普及性、多样性、科学性和时效性。要注重思政的融入性,而不是强硬添加,要学习到如何将思政和专业巧妙地结合。要以生活的现象入手,从自身出发,将生活中的社会热点事件作为切入点,融入到课程内容中,因为课程思政要做到的就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而不是硬性套用。另外,也要加强教育学和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培训,在授课过程中观察留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以便掌握和调整学生的学习节奏和学习状态。学院也要引导教师要结合自身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经验进行交流分享,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深入挖掘课程的特色思政教育元素,总结推进不同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经验做法,提升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成效,提高教学质量,为学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工作提供助力。
(四)设计科学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按照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要结合自身办学目标和办学宗旨,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坚持立德树人,有针对性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要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为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安全意识和认知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学习效果,要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出科学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课程思政融入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 课程思政融入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几点思考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