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淮安市健康积极老龄化导向的养老问题调查
 
更新日期:2023-09-28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浏览次数:54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淮安市健康积极老龄化导向的养老问题调查*摘要:目的了解淮安市实现健康积极老龄化的可能性。方法用自编问卷及《总体幸福感》对

 

淮安市健康积极老龄化导向的养老问题调查*


摘要:目的 了解淮安市实现健康积极老龄化的可能性。方法 用自编问卷及总体幸福感》对动方便并有较好认知的老人进行抽样调查,了解老人的心理健康及养老方式选择意向结果 调查样本的总体幸福感均分高于全国常模;女性的总体幸福感高于男性85.7%的调查样本选择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有7.9%的调查样本选择养老院养老。结论 调查样本的心理健康具备了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基础;家庭养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绝大多数老人的主要和最佳的养老方式,家庭养老也为老人们实现以健康、参与为主的积极老龄化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积极老龄化养老方式抽样调查

健康老龄化,指的是在老龄社会中,多数老年人处于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健康状态,拥有较好的智力、心理、躯体、社会和经济功能状态,并让这五大功能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指社会发展不受过度的人口老龄化影响。国际社会提出把实现健康老龄化作为一项全球性发展战略[1]积极老龄化,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界定,积极老龄化是指老年时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使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尽可能获得最佳的过程。积极老龄化让人们认识到自己在一生中体力、社会以及精神方面的潜能,并按照自己的需求、愿望和能力去参与社会,而且当他们需要帮助时,能获得充分的保护、保障和照料[2]养老 ,即对老年人的奉养,其基本内涵包括, 谁来养老;养老的标准如何;养老的内容;养老方式或养老模式。

为了解我市老龄人口养老方式选择意向及相关因素对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分析我市进一步实现健康积极老龄化的可能性,本项目组对我市老龄人口进行了抽样调查,同时调研了准安市所属部分县、区的民政局或老龄委,走访了部分敬老院和养老院,并和部分老人进行了深入访谈。##end##

1   调查方法和调查内容

本抽样调查采用现场发放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对象为淮安市行动方便并有较好认知的50岁以上人口,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520份,回收率87.%,其中50岁以上的有效问卷327份,有效率63%。调查内容包括样本的总体幸福感和样本的年龄、现在的居住方式、受教育程度、个人月收入、收入来源、健康状况、对现在生活的满意程度、现阶段最担心的问题、最希望得到什么服务及养老方式选择意向等。有效样本组成如表1

1  研究样本组成

调查因素

样本构成(%)

性别

      44.5%

      55.5%

年龄

5059   26.6

6069   36.7  

大于70   36.7

现和谁同住

独居  7.3

老伴 45.9

老伴子女 34.3

仅和子女 12.5

文化程度

小学  29.4

初中  33.9

高中  17.8

大学 7.9

其它11

月收入

500  28.8

500-1000 25.7

1000-2000 26.9

2000   18.6

收入来源

补贴 12.4

退休金 48.9

现工作 13.8

儿女14.9

其它 10

健康状况

很好 12.8

较好  32.7

一般  45.7

较差  8.8

对现生活满意

很满意 44.5

一般  37.3

不太满意  13.8

很不满意  4.4

现最担心

子女工作生活23.9

自己身体52.9

家庭关系11.6

经济7.3

家务4.3

现最需要服务

心理服务21.4

医疗护理22.9

饮食保健35.2

娱乐休闲11.3

做家务9.2

养老方式选择

和子女住 40.7

在家自己住 45

养老院  7.9

异地等其它方式  6.4

             

2 调查结果

2.1 调查样本的健康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根据现实情况,项目组通过抽样调查,了解淮安市老龄人口的心理健康情况,调查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WellBeingSchedule(Fazio1977)],该量表是为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一种定式型测查工具,得分越高,幸福感越强。本量表共有33项,1996年国内段建华对该量表进行修订,即采用该量表的前18项对被试进行施测,本研究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中国版[3]量表前18项的平均得分,即全国常模为男性75分、女性71分。本调查样本男性均分为80.2,女性均分为82.5,其中男性得分大于75分的占65.1%,女性得分大于71分的占92.9%。所以,调查样本的总体幸福感均分高于全国常模;女性的总体幸福感高于男性。而各相关因素对总体幸福感的影响如表2

2   各调查因素分组统计幸福感均分

调查因素

统计量

分组统计幸福感均分

年龄

F

p

50-60

61-70

大于70

2.87

0.06

80.8

82.5

79.8

现和谁同住

F

p

独居

与老伴

老伴及子女

仅与子女

1.36

0.26

76.2

81.4

82

80.3

文化程度

F

p

小学及以下

初中

高中

大学

其它

1.24

0.30

81.8

79.6

79.7

82.7

84.3

月收入

F

p

500元以下

500-1000

1000-2000

2000元以上

5.07

0.00

81.4

77.6

82.1

84.8

收入来源

F

p

国家补助

退休金

现工作收入

儿女

其他

2.06

0.07

80.6

82.8

80.3

79.5

77.4

健康状况

F

p

很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7.53

0.00

84.5

83.9

79.9

71.5

对生活满意度

F

p

很满意
感觉一般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
其他

9.66

0.00

84.8

80.7

73.7

73.8

61

最担心的问题

F

p

子女问题

自己身体

家庭关系

经济问题

家务

3.17

0.01

83.4

81.9

80.3

72.3

76.8

现最需要服务

F

p

心理服务

医疗护理

饮食保健

娱乐休闲

做家务

1.09

0.36

81.6

79.7

81.4

84.5

78

养老方式选择

F

p

家里和儿女

家里(自己)

养老院

异地等其它方式

3.52

0.01

82.5

81.1

73.8

80.8

由表2,调查样本的个人月收入、健康状况、对现在生活的满意程度、现阶段最担心的问题及养老方式选择等对其总体幸福感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影响,其中月收入在500-1000元的样本幸福感最低,低于收入在500元以下的样本;健康对幸福感的影响则是身体越健康幸福感越强;现阶段最担心问题的影响是,最担心“子女问题”的样本幸福感最强,最担心“经济问题”的样本幸福感最低;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是选择“家里和儿女”一起生活样本的幸福感最强,选择“养老院”的样本幸福感最低。

2.2  调查样本的养老方式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标准,我国在1999步入老龄化社会,目前已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且属于快速老龄化、少子老龄化、快速高龄化、空巢化及未富先老型国家,所以养老方式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界从理论上探讨了许多种养老方式,主要可分为三类,即社会养老、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本项目组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将可供选择的养老方式分为4种,抽样调查的结果,选择“家里和儿女”、“ 家里(不和儿女)”、“养老院”及“ 异地等其它方式”的分别为40.7%45%7.9%6.4%。调查结果显示,有85.7%的调查样本选择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老人的代内关系和代际关系,是影响调查样本养老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3  结论与思考

调查样本的心理健康水平好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基础。同时,女性尤其是老年女性承担了更多的家庭和社会角色,为家庭和社会付出更多,但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即总体幸福感高于男性,这说明具备实现以健康、参与为主的积极老龄化的条件。同时,个别访谈也了解到,只要是身体健康状况允许,绝大多数老年人口都愿意甚至是乐意尽自己所能地实现以参与为主的积极老龄化。我国最传统、最普遍的养老方式即为家庭养老,它以最温馨、最有人情味、成本低、隐私保护度好等优势为国人所接纳,据2.1 的结果,最担心“子女问题”的老人及选择在“家里和儿女”共同生活的老人,在其统计分组中幸福感均分最高,老人们多愿意更希望和子女共同生活,他们需要和子女共享天伦的机会,中国的老人们更希望有机会为子女们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等,所以在政府加大社会养老关注并制定公共政策及进行相应投入的同时,家庭养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绝大多数老人的主要和最佳的养老方式。由此,只把子女“常回家看看 写入法律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利用各有效途径强化赡养老人的意识,宏扬民族的传统孝道,由于年龄、健康等多因素的差异性,家庭养老也为老人们实现以健康、参与为主的积极老龄化提供了可能。

 

 

上一篇: 淮安市健康积极老龄化导向的养老问题调查

下一篇: 淮安市健康积极老龄化导向的养老问题调查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