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去中心化困境的具体表现
 
更新日期:2022-06-21   来源:   浏览次数:27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实质上是指网络话语主体依据话语内容采取一定的话语方式展开话语表达,通过媒介将话语传播给话语客体,从而取得话语客体的认同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实质上是指网络话语主体依据话语内容采取一定的话语方式展开话语表达,通过媒介将话语传播给话语客体,从而取得话语客体的认同形成话语权威,最终实现话语权的主导。面对互联网社会去中心化冲击和挑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话语表达、话语传播和话语权威等核心环节不同程度遭遇去中心化的现实困境。
(一)话语表达权利泛化,话语中心被不断消解
在传统媒体时代所谓的中心化,即是以一主体为中心,其他主体为节点,节点围绕中心,中心决定节点的信息走向,是由分散向集中的“合一”的动态过程;而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使得每一节点都变得分散独立,不再仅仅依赖某一特定中心,同时,众多节点之间又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构建了一个复杂的、多维的、立体的网络结构,从而实现中心化到去中心化的根本性转变。这就是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所言的“一种‘处处皆中心,无处是边缘’的新权力结构”。所谓去中心化并非不要中心,而是意味着传播环境中的中心多元化。随着互联网社会自媒体行业的蒸蒸日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普通受众个体不再仅是传播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者,更是网络环境中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话语主体构成变成相对动态的组合,较之以往能够更大限度的享受话语表达的权利,且没有技术门槛和高额话语表达成本的限制。由此可见,媒介权力的转移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模式,赋予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更加自由的表达权利。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话语互动和话语博弈过程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不再是一种声音和一锤定音,国家、社会和个体的话语角色被赋予了崭新的内涵、特征和要求,话语信息不再是传统单一单向的线性传播模式,而是现代多元交互的非线性传播模式,打破了话语主客体之间交往的阻隔,话语思想、内容和观点的碰撞更加直接,个体话语表达的内生动力更加突出,传统的话语权力中心结构被持续消解。从而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主体由寡变众,话语内容由简化繁,话语表达由一变多,话语客体反客为主等。具有大众影响力的网络主播、具有国民度的新晋网红、具有吸引力的二次元虚拟主体等此类新兴的话语主体争相出台、层出不穷,导致出现了许多滥用话语表达权利的不良现象,如无知之辈通过新浪微博对全国道德模范黄旭华院士发表辱骂言论、在全国人民深切哀悼送别袁隆平院士之时发表对袁隆平院士的侮辱言论、歪曲戍边官兵誓死捍卫国土的英雄事迹和诋毁英雄精神侵害烈士名誉等,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无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的话语表达权利泛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中心的不断消解,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去中心化现实困境的重要表现。
(二)话语传播实效不佳,话语体系被逐渐解构
正因互联网时代话语主客体都是麦克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客体对于网络环境中的话语内容同样具有自主选择、接收、认同的权利,而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兴趣偏好等相同的话语客体将互相吸引聚集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群体圈层,构成这一群体圈层模式的话语客体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具有很强的粘附性和聚合力。话语客体圈层形成了一个十分复杂多元的体系,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时尚、影视、音乐、美食、旅游、二次元等诸多领域。这种群体圈层模式具有共识性的定向喜好或固定偏好,这虽然一方面进一步增进了同类同向属性群体内部的紧密交流、互动与联系,但另一方面又将相斥性的话语内容绝大部分隔离在此类群体圈层之外,导致特定圈层内的群体不能及时响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内容,更无法及时产生交流沟通和同频共振,这就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真正的应然话语主体无法完全把握受众客体所真正关心关注的话语内容,意味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之间无法有效构成良性互动,话语传播途径受阻,话语内容输入困难,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环境遭受直接破坏,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力度大打折扣和传播实效不尽如意,这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明显受到影响制约的现实困境。同时,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主要依托的是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的传播渠道,话语主体中心是党和国家的宣传机构,话语表达的内容多为规范的、统一的、主流的意识形态领域类的宏大叙事等,话语表达方式相对较为固定、成熟和规范。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去中心化困境的具体表现

下一篇: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去中心化困境的具体表现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