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已经有20多个年头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国内外的社会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化。尤其是在信息社会的背景之下,信息的产生、传播、利用呈现复杂化、多元化的趋势。各个社会的文化更新速度也愈加迅速,新兴的各种社会思潮也在不断层见迭出,让在校的大学生们应接不暇。在缺乏鉴别力的情况下,学生们很容易就会陷入一些有害无益的思想中不能自拔。特别是在实习教学活动中,因为实习期间学生们将步入社会工作机构、公司企业、政府机关等单位从事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教学管理相较于学校的课堂上是松散有加而管理不严。结合多年的社会工作实习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从教学者的角度梳理了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教学的现状。
第一、实习教学的课程认识。一般而言,社会工作课堂教学是在学校、学院、系所等三级管理之下进行的教学活动。各级部门对教师的上课教案、课件、教材的审核标准严格。在教学过程中,层级管理部门布置不定期的听课任务,对教学活动的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在学期结束的课程考核时,从试卷、论文、平时作业和出勤率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因此,社会工作的理论课程的教学标准严、要求高,最终的教学效果也比较令人满意。相比较之下,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是以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加深专业认同为主要教学目的。然而,正因为如此,一些教师在思想上认为,实习教学就是放手让学生在实习单位进行实践活动,学生的管理应该由实习单位或机构来掌控,跟学校的关系不是很密切。因而,实习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及课堂理论教学,甚至沦为放养状态。而实习单位认为学生是学校的学生,管理理应由学校来负责。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处在管理的悬置状态,专业伦理、学习伦理、职业规范等“课程思政”内容的传递与融入出现真空现象。
第二、实习机构的管理情况。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教学一般是安排在社会工作机构,或者能够安排社会工作实习岗位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进行。这些单位很多情况下是由教师的私人关系来安排的,即便是由学院与之签订了人才培养的合作协议,但是由于没有隶属关系或具体的利益关系,因此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的指导和教育常常不是非常专业,亦或尽心尽力。具体表现在三个层次:一是实习单位因为工作繁忙、业务繁杂,结果导致无暇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指导教育。第二、有些实习单位是学生自行联系的。这些单位自己并不熟悉或经理社会工作的项目,对社会工作的了解也不足。因而,学生去实习也就成了走过场的形式。第三,实习单位是正规的社会工作机构,能够有计划有条件地开展服务工作,但由于项目最后的评估考核严格,项目工作的重要性决定了机构不可能冒着放手让学生去做的风险;有些社工机构本身不想让学生参与过多,以免发生泄密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