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新媒体时代东北二人转文化传承生态的重构策略
 
更新日期:2022-06-27   来源:   浏览次数:9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巧用新媒体的传播速率,增加传承广度新媒体时代是万物皆媒的超级传播时代,信息传播速率快、交互性强是其典型特点,巧用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可以

 
 (一)巧用新媒体的传播速率,增加传承广度
新媒体时代是万物皆媒的超级传播时代,信息传播速率快、交互性强是其典型特点,巧用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可以达到增加二人转文化传承广度的效果。若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在数字化平台中增加二人转文化传播的互动性、多元化和组织化,并在这一过程中最大化的开发潜在的二人转传承者。
首先,新媒体时代是社交化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又被称作社交媒体,指的是互联网上基于用户社会关系的内容生产与交换平台”。社会化媒体通过链接的连通性,为具有相同兴趣的人们提供了信息交流和分享平台,实现了跨地域、跨时空的文化交流与互动模式。二人转艺术应广泛利用社会化媒体“走出去”,包括但不限于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哔哩哔哩”“短视频平台(快手、抖音等)”这类大众日常使用的社交软件进行大众传播,将二人转艺术融入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去。另外,应注意传播方式的互动性。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模糊了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界限,传播过程的交互性增强。如今的观众多喜爱与行业从业者进行互动,因此在二人转艺术传播中应注意互动性,利用社会化媒体的即时性、开放性与互动性,满足大众的文化参与感,同时听取大众意见,促进自身发展。
其次,应注意二人转传播方式的多元化。所谓多元化并不完全是在多种平台发布二人转相关信息,而是针对不同的受众将二人转品类进行排版发布,进而扩大受众。如电视节目类主要针对平时不经常使用手机的老年群体,而短视频平台则针对忙于工作,只有碎片时间的中青年群体等等,以期能够更好地满足多元化需求。
另外,“社会化媒体的核心要素有人、关系、内容与分享。就二人转文化的传承而言,传承人是传承的根本所在。”同样是传承,线上与线下最大的不同在于线下的传承容量有限,一个大型剧场能容纳3000人左右,而一个直播间的人数是不受限制的,可以达到几十万,几百万。而且线上的传播方式可以实现反复传递,但线下的传承不可重复。值得注意的是,线上传承也有不够直观的缺点,因此若可以实现线上线下的高效互联,即可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文化传承。相关文化部门应与社会上二人转艺术团体实现联通,促进以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目的的相关组织系统宣传二人转艺术,实现有组织、有秩序、系统性的宣传链,并实现线上、线下传播互联,以促进二人转文化的专业性及规范化。
(二)开发呼应时代发展的优秀作品,增加传承深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二人转艺术必须靠近主流文化,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利用新媒体的特殊性,更主动地参与大众传播,争取在多元文化圈内得到认可。文化要与时代发展同步,与国家核心价值观同心,才无愧于时代与人民。当今倡导的“绿色二人转”恰恰印证了二人转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绿色二人转”既顺应了时代,又传承了传统二人转艺术,可以称得上是二人转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值得注意的是,二人转艺术来源于民间文化,可以称得上是“接地气的”民间艺术形式。在接受大众传媒的过程中,不是抛弃“下里巴人”的特性,而是净化一些类似于“脏口”的糟粕之处,保留传统二人转艺术的民俗特色。只有这样,二人转才可能借助新媒体平台走出东北,走向世界。
同时,东北二人转艺术的创新需要在继承的前提下进行,不可单纯加入流行元素以迎合大众,摒弃传统的经典元素。如今出现的“新型二人转”绝对不是仅仅使用流行歌曲取代传统二人转的演唱,而是在表演传统二人转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流行元素,结合时代特征和大众审美调整内容。虽然二人转在寻求突破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乱象,但不可否认的是真正结合了现代元素的“新型二人转”具有时代艺术价值,促进东北二人转艺术发展的同时,也为我国其他民间文化的未来之路提供了诸多启示。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新媒体时代东北二人转文化传承生态的重构策略

下一篇: 新媒体时代东北二人转文化传承生态的重构策略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