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高职生健康心理与职业能力培养教学模式初探
 
更新日期:2023-10-17   来源:心理学报   浏览次数:31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我院对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测评结果显示:有近五分之一的高职生测评结果为异常,他们存在不同程度的强迫症、抑郁、偏执、焦虑和敌对等心理障碍。高职生作

 
我院对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测评结果显示:有近五分之一的高职生测评结果为异常,他们存在不同程度的强迫症、抑郁、偏执、焦虑和敌对等心理障碍。高职生作为大学生中比较特殊的群体,大多数由于高考后的创伤,产生了自卑的心理,学习上有一种挫败感,表现为意志力差、自控力差、缺乏自信。他们平时喜欢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不愿与人沟通,感情也不表露出来,处事时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不为别人着想,更不懂得帮助别人。针对高职生上述心理特点, 作者尝试采用“说学做”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职业能力。
一、高职生心理健康现状
1.心理出现困惑 缺乏自信
高职生思想活跃,爱好广泛,他们通过互联网、手机等通讯工具,能够较快地吸收新事物。但对于学习,高职生一般都会存在着自卑的心理,觉得高考失败后才上的专科,还有别人的眼光和看法,觉得所有人都看不起自己,缺乏自信心理。在高职生成长过程中,他们对心理冲突、心理矛盾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有些学生混字当头,陷入网络游戏或无所事事。
2.自我实现意识强 缺乏职业目标
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高职生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他们努力适应社会的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由于面临学业和就业的压力比较大,他们在成长和成才的过程中面临知与行不统一问题,致使一些情感脆弱的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如一些低分考入高职的学生,一方面摆脱不了自己高考落榜的阴影,以自己的分数只能就读高职而感到无奈;另一方面他们想通过学习技能证明自己的自我价值,但是社会和市场需求变化莫测,对未来不确定产生了怀疑自我的心理。
3.就业追求物质利益 漠视心理健康
高职生崇尚成功,把金钱和名利视为成功的等价物,追求真实的物质利益。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他们主要追求个人的利益和物质享受,完全漠视心理问题的存在或是陷入了困境而感到不可逾越。由于他们不能正确分析和解决自身的问题,往往缺乏自信,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容易产生猜忌的心理,严重地影响了其能力的发挥。
二、高职生产生心理问题原因
1.家庭教育失当 孩子缺乏能力
由于家庭条件的改善,孩子要什么给什么,父母错把对孩子的爱当成了一味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由于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 孩子享受着 “接受”的生活模式,他们没有养成通过努力获得满足的习惯, 因此他们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孩子对父母的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辛劳习以为常,他们把享受当作理所当然,只关心自己,不懂得关心别人,冷漠自私的心理。
2. 教育重视分数 忽视情感体验
中国父母普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重视分数,从小就给孩子灌输成功的人生就是好好学习,考入理想大学,找到好工作,忽视了孩子的内心需求和情感体验。孩子也有自己的愿望、需求和自由。父母无权以明天的幸福为诱饵来剥夺孩子今天的自由,另一方面在于应试教育占用了孩子部分玩耍的时光,剥夺了他们情感体验的快乐感、幸福感。
3. 重视物质成功,忽视心理健康
人们更多地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不少孩子在物质上是富裕的,而在精神上,他们不够快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和困惑,他们不知所措,茫然无奈。昔日宠爱备至其乐融融的“小皇帝”变“心病”,不善交际,逐渐成为“问题学生”。对于此类问题,家长和老师往往感到是学生的身体问题所致,完全忽略心理问题的存在。
三、采用“说学做”能力培养模式
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授课方式上多以传统的教师讲授法为主,学生机械地接受; 部分学生反映上心理健康课效果不大,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改革放在解决实际心里问题和能力培养上。为了更好地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注重教育效果,以教师为主的“一人堂”改为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说学做”教学模式。即课堂上教师引出与大学生有关的热点新闻,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对热点进行解析,阐明新闻产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并且联系实际让学生学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做出与之有关的举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 “说”出能力
说,即课堂上教师“说”出与大学生有关的热点新闻,比如:针对适应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学业问题,恋爱问题,网络成瘾问题等等学生如何应对,把学生引入这一话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然后由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就学生的看法进行梳理和分析。这样即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克服了他们的惰性心理。通过“说”这种方式使学生可以一方面说出自己的想法,还可以增进对社会的了解。把热点问题内容引入课堂,通过说出、关注热点问题,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结合自身问题引起思考。
2.“学”出目标
通过“说”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求知欲望,教师及时汇总学生的各种想法并进行梳理。教师阐明问题产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的同时,指明学生认识的偏差,明确事件的性质和类型,为学生遇到此类事件如何对待、处理做好心理准备。并根据学生了解的社会形势和学生的就业问题有针对性地给以解析。同时,让学生在明确的认识基础上,针对如何解决此类问题进行方案探讨,要求学生学习运用心理学分析和关注时事热点联系实际解决自身问题。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高职生健康心理与职业能力培养教学模式初探

下一篇: 高职生健康心理与职业能力培养教学模式初探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