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计划”是社会工作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有益探索,有力促进受援地由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2020-2022年,新一轮“沪滇牵手计划”已经启动。在东西协作、对口援建的框架下推进社会工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以下经验启示。
纳入两地利益相关方,构建多方共赢机制。面对当地资源的限制,社会工作者应发挥资源动员、资源整合的能力。要在工作之初,最大程度地纳入两地的各级政府部门、爱心企业、事业单位、基金会、社会团体和社会服务机构等,构建多方共赢的机制。要重视受援地与援建地的不同关注点,寻求双方在需求上的契合点。尤其要注意三方面:一是了解当地政府部门的实际需求,寻找预实施项目与当地政府需求的契合点,获取社会工作介入的制度性支持。二是理清两地工作人员在物质、情感及自我价值感三个层次的需求。三是对于捐赠方,需要做好服务宣传,展示服务成效,让捐赠方看到服务项目实施的意义,在项目中有获得感。
发挥政府引领作用,推动社会工作服务制度化。“牵手计划”在受援地进展顺利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当地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力度。社会工作参与新阶段的乡村振兴工作,建议结合农村社工站的建设任务,由受援地政府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以促进当地社会工作发展。例如,相关政府部门出台政策文件,理清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明确社会工作者的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的角色与位置,构建各方角色互补、平等互助的合作伙伴关系。在当地试行社会工作反馈机制,减少社会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碍。在与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已有的合作基础上,当地政府部门可考虑拓展合作领域,促进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常态化、长效化与最优化。
深耕细作项目点,以点带面探索扶“智/志”路径。脱贫并非单方面的给予,而是要培育自力更生的能力。通过实地服务项目点的深耕细作,能够以点带面探索适合贫困地区的扶“智/志”路径。在具体的服务项目开发中,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可更多地聚焦于促进就业动机、提升就业技能、植入希望感、提供社会支持、儿童保护与发展、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照顾与功能修复、社区自治等服务项目,通过个体撬动家庭,阻隔贫困的代际传递,增强社区自治能力,激发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与可持续发展。
援派机构间资源整合,扩大社会工作影响力。参与“牵手计划”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分别在各地开展工作的同时,应加强资源整合,扩大社会工作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整体效应。建议由援派机构所在地的社会工作行业协会,对接供需,同时建设一个共享的资源库,减少服务成本,避免资源叠加与浪费。例如,各援派机构都有培养当地社工人才的任务,那么可考虑建设统一的线上培训课程,进行资源共享。针对孵化和培育当地社会组织的任务,也可以在行业协会的平台上,邀请具有孵化机构经验的援派机构进行统一培训,让其他援派机构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