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也谈古典文献中的图籍
 
更新日期:2023-10-07   来源:继续教育研究   浏览次数:69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也谈古典文献中的图籍摘要:古典文献中的图籍,起源甚早,在发展中种类数量不断增加,制作及表现形式渐趋多样,对古代文化的传播

 

也谈古典文献中的图籍


摘要:古典文献中的图籍,起源甚早,在发展中种类数量不断增加,制作及表现形式渐趋多样,对古代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图籍  历史  发展  价值

Discuss on the ancient picture books

Wan caihong

(shan xi xi’an 710063)

Abstract: The picture books have a long history in the ancient documentation. Their kinds and quantities were increasing, and their manifestations were diversifying. The picture books had greatly accelerated the spread of the old culture.

keywords:picture books  history  development  value

引言:现代科技的发展引来了文化的空前繁荣,文化知识的普及方式与过去相比亦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仅有传统纸制文献,更有音像、缩微、机读等现代技术载体文献从多角度全方位向人们传播着古今中外的一切知识信息,使人们对知识信息的获取认知更加清晰和直观。纸制文献占主导地位的古代,一个加深人们理解文献涵义的重要方式就是通过图示。陈致忠先生在《简明中国古代书籍史》中引清人徐康《前尘梦影录》中的话:“古人以图、书并称,凡有书必有图。……《隋书·经籍志》礼类,有《周礼图》十四卷……是古书无不绘图”。[①]江林昌先生亦认为:“在夏商周秦汉时期,所谓的‘图书’实际包括‘图画’与‘文字’两部分,如果只有文字而没有图画,则称为‘书’”。[②]古典目录中著录有大量的有图文献,后世学者多倾向于地图或某一部有图书籍的研究,从宏观上全面考察古代有图文献发展状况和价值的寥寥无几。笔者感此缺憾,试加以着笔,以期能使古代有图文献得到传统文化研究者的重视。案《辞海》对图籍的定义有二:①地图和户籍;②图画书籍。且习惯上又将某一类书称作X籍,如经籍、古籍、簿籍等,所以现统称古典文献中的有图文献为图籍。

一、图籍的起源

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言:“庖牺氏发于荥河中,典籍图画萌矣。轩辕氏得于温洛中,史皇苍颉状焉。奎有芝角,下主辞章;颉有四目,仰观垂象因俪鸟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有见其形,故有画”。[③]宋王柏亦在《研几图》中言:“河图出而人文开,八卦画而易道显,九畴锡而洪范著,书固不先于图也”。[④]李致忠先生依考古学成果断定5000年以前,中国的汉字由图画经契刻符号演化而产生。[⑤]所以,图是先于书而产生的,图和书密不可分。“河出图,洛出书”,图画、文字一同象征着中华文明的起源,早在三皇时代既已产生。

二、古代图籍发展轨迹

(一)图籍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end##

随着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事务的日渐频繁,对图籍的需要不断增加。使图籍的种类和数量亦相应地得到增加。从《周礼·夏官·大司马》记载西周时设立“职方代”,“掌建邦之土地之图”来看,其时地图数量已相当可观了。最早的群书目录《汉书艺文志》将诸书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六大类。其中著录图籍的类目有六艺略的易类(1部)、论语类(1部);兵书略的兵权谋类(2部)、兵形势类(4部)、兵阴阳类(5部)、兵技巧类(3部)及数术略的天文类(1部)、历谱类(1部)、刑法类(1部)。比附四部分类法来看,这些图籍主要集中在经、子二部。宋代雕版印刷术广泛使用后,图籍的种类和数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宋史·艺文志》著录图籍的类目有经部易类(14部)、书类(6部)、礼类(10部)、乐类(10部)、春秋类(10部)、论语类(2部)、经解类(4部)、小学类(11部);史部编年类(9部)、别史类(13部)、故事类(4部)、职官类(3部)、传记类(3部)、仪注类(9部)、刑法类(4部)、目录类(2部)、谱牒类(8部)、地理类(90部)、霸史类(1部);子部儒家类(1部)、道家类(21部)、农家类(2部)、杂家类(5部)、小说类(7部)、天文类(31部)、五行类(52部)、蓍龟类(2部)、历算类(4部)、兵书类(28部)、杂艺术类(19部)、类事类(1部)、医书类(14部);集部总集类(12部)、文史类(6部)。(注:所有统计数字以书名中有“图”为主,其中许多书虽未以图命名,但亦有图在其中,此处未加统计,希望以点带面,达到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效果。)涵盖了经、史、子、集四大部类的大部分类别,而且以“图”命名的书籍数量由《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共19部增至408部之多。其中经部的图籍可统称作经图,是为各经所作的图解说明。史部地理类图籍即地图,是古图籍中的大宗,历来受到重视。子部道家、天文、五行、杂艺术和医书类图籍分别引领了后世所谓藏象、星图、历谱、画谱和医学图谱的潮流。而集部的图籍则是连环画、插图本小说和绣像小说的滥觞。可以说,至少在宋代,中国古典图籍已发展到相当完备的程度,数量惊人,种类齐全,为相应各学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图籍的制作及表现形式日趋多样

古代文献先后有甲骨、金石、简帛、纸等几种载体。图籍也经历了这样几种载体形式,早期契刻于龟甲兽骨之上,如河南安阳出土的刻于龟板上的《田猎图》,商周时铸之于钟鼎,秦汉绘于简牍绢帛之上,如1986年在甘肃天水发现的绘在四块松木板上的战国地图。隋唐之际雕版印刷术产生后,纸本图籍大量产生,图籍制作和表现形式亦渐趋多样化。在制作上,不断创造出墨印彩绘、套版印制如《程代墨苑》、多版分色套印如清卢坤所刻《杜工部集》,饾版、拱花如《梦轩变古笺》等多种印刷技术,使图象更加逼真形象。在地图制作上,也有全世界震惊的制作技法和作品传世,如战国时在铜版上用金银线条镶嵌而成的《兆域图》、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利用“制图六体”和“十里画方”法绘制的历史地图《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及明清时采用立体图的笔法编绘的地图等,都表现出高超的绘图技法和制作水平。在表现形式上,有单独成册的,如《十竹斋画谱》;有插图版画的,插图版画又有卷首配镌扉画的,如唐咸通九年《金刚经》。左图右文的,如清麟庆纂辑的《河工器具图说》、南怀仁撰《坤舆图说》等,不规则插入的如《六经图》、《浑盖通宪图说》等及许多内图外文的形式。特别是明清之际小说发展推动下产生的绣像小说及清代在西洋画法影响下产生的官刻版画图籍,都是古典文献中精品,值得珍藏保贵。

三、图籍的历史价值

“记传所以叙其事,不能载其容。赋颂有以咏其美,不能备其象。图画之制,所以兼之也。”[⑥]图画具有形神兼备、事理皆具的特点,图籍作为图画的文献综合形式,将这种优点发挥到极致,在历史文化传播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书籍的插图“是对文字的形象说明,它能给读者以清晰的形象概念,从而加深人们对文字内容的理解”。 [⑦]如传世医学名著《本草纲目》中的附图,就有力地帮助人们认识和辨别了书中所记载的各种药物,各朝代的疆域图又清晰地为我们展现了历史记载中那个时代的领土范围。宋王柏即言:“盖有一图之义,极千万言而不能尽者,图之妙实不在书之后也”。[⑧]一方面,图籍文献保存了历史上许多制度、器具、服饰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实景,为我们研究利用古文化留下了宝贵资料。如清乾隆初年,陶荘水患屡治不效,河督高文定利用李昞所献古治河图籍中的《木龙图》图样照式建造治水患设备木龙治理,取得了良好效果。[⑨]此外,图籍的制作推动了古代绘画艺术和雕版水平的提高。制作图籍绘图雕象,需要一定的绘画技法和水平,这就使一部分从事雕版刻书事业的人们不断学习,增长其雕绘技艺,无形中促进了古代绘画和雕版事业的发展,使古代的绘画版刻水平达到了较高水平。

参考文献:



[①] 李致忠著:《简明中国古代书籍史》[M],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

[②] 江林昌撰:《图与书:先秦两汉时期有关山川神怪类文献的分析》[J],文学遗产,2008年第6期。

[③] 孟兆臣释:《画品》[M],北方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43页。

[④](宋)王柏撰:《研几图》[M],四库全书本,商务印书馆,1982年。

[⑤]李致忠著:《简明中国古代书籍史》[M],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

[⑥]孟兆臣释:《画品》[M],北方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43页。

[⑦]李致忠著:《简明中国古代书籍史》[M],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

[⑧](宋)王柏撰:《研几图》[M],四库全书本,商务印书馆,1982年。

[⑨](清)麟庆纂辑:《河工器具图说》[M],四库全书本,商务印书馆,1982年。

 

上一篇: 也谈古典文献中的图籍

下一篇: 也谈古典文献中的图籍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