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医心理由迷茫转为矛盾
疫情前,近几年报考医学专业的考生比例呈减少趋势,调查显示,仅有9.7%的学生将医科作为第一志愿,且年轻医师人才流失严重。其主要原因与其内在动机最弱,外在动机最强[2]有关。报考前高考生及低年级医学生对医学专业不了解,对学制长、学时长不理解,对未来职业规划较迷茫。家人的意愿是医学生择业的重要影响因素。疫情后,诸多因素可导致其从医心理由迷茫转为矛盾。一方面,在疫情隔离期间,尚未接触医疗行业的学生相比于临床医生,在听信谣言后产生过度的恐慌、焦虑等负面情绪。另一方面,关于疫区医生的报道以及这份职业的成就感与崇高感又为其指引了人生方向,有些甚至希望直接参与抗击疫情调查也显示,医学生大多深受前辈影响,致力于成为一名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临床医生。
2教学形式及教学方法的实施由线下转到线上
疫情前医学教育的形式主要以传统的现场教学结合教学及实践教学为主,以在线课程学习为辅。疫情期间则以单一的在线教学为主。在线教育虽然可以方便快捷学习知识,有效规避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风险,做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但是,在线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且线上学习时间及空间的局限性,不利于师生近距离互动,不利于教学监督及考核。医学生需要更多的临床实践与实验教学。因此,医学生的教学质量、临床技能及科研能力受到了一定影响。
3教学内容由固定转为多面,教学秩序由定期转为不定期
受疫情影响,教学内容由原定的固定课程转为随着国家政策、公共卫生教育相关的疫情防控知识、爱国主义教育等多方面内容。虽然进一步丰富了医学生的学习内容,但原有定期完成式的教学秩序受到一定影响。原定期开学不得不延迟开学;原定期毕业,不得不在线上匆匆毕业;原定的实验室教学、实习只能勉强开展或者取消开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