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教育理念上,重智育,轻德育
社会发展需要高综合水平的医学人才。高校扩招后,医学生的总体学历水平较高,但高学历不等于高综合水平。近年来我国医学教育出现被边缘化和形式化的现象。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人文教育存在着重视不够,相关课程教学内容与工作实践脱节等问题。医学人文精神的缺乏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不利于抵制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不利于促进医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2在教学方法上,重肯定,轻批判
现代医学教育环境下需要融汇中西方医学的临床医学人才。传承中医经典,是培养名医的关键;研习现代医学多种疾病及用药指南,是成为合格临床医师的基础。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批判性思维作为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之一,是医学不断创新发展的保障。研究显示,我国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整体较弱,且受个人、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学校及医院的考核仅重视测试认知层次,缺少思维及综合能力等多方面的评价测试;测试范围主要以课堂知识为主,缺少情景测试,批判性思维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阻碍了其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3在教育内容上,重治疗,轻防控
现代社会的医疗研究重点一直在药物机理及治疗疾病等方面。但是,医疗卫生事业的落脚点是全民健康,治疗疾病只其主要手段之一,防控疾病的发生是实现全民健康的关键。尽管,经历疫情后,防控意识有所提高,但是在总体实践上却贯彻落实的不够彻底。在课程设定上,相关内容常被作为限选课或者选修课,并存在通识教育能力不足,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等缺陷,最终导致学生存在医学思维狭窄、能力不足等问题;所以,疫情来临之时,医学生普遍存在防控意识匮乏的问题。
4在教学资源上,重投入,轻配置
21世纪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医学教育的发展,但医学教育资源及医学人才在地域之间仍存在配置不合理的现象。省级、国家级重点课题,走在医学前沿的疾病指南、顶尖的医疗技术、高精尖医疗器材、疑难病例讨论、全国重点疾病专科,高学历高水平的医疗人才大都聚集在发达城镇,分布在农村地区少之又少。疫情发生后,基层医疗更是因为两者医疗教育、科研及医疗水平相差甚大而呈现更加发展不平衡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