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更新日期:2022-08-31   来源:   浏览次数:4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图书馆被当作一所高校的人文象征,在高校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校在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方面重视程度不够、投

 
 图书馆被当作一所高校的人文象征,在高校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校在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方面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在人员招聘遴选、绩效考核、人员培训开发等方面存在管理不科学的现象,导致资源配置与结构出现偏差,严重影响图书馆在高校发展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人力资源分配不均,图书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一方面是图书情报专业人员严重不足。由于岗位吸引力不够、招聘门槛过高等因素,图书馆招聘到的专业人员数量较少,图书情报专业、信息技术相关专业人员比例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学历结构不合理。在高校,高学历人员更愿意选择教师岗位,选择到图书管理岗位的人员,数量极少。2019 年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中提到:2019年,419所高校中,162所高校有博士学位人员340人,校均0.8人;488所高校中,442所高校有硕士学位人员4194人,校均8人;527所高校中,本科学历人员12338人,校均23人。可以看出人员学历仍以本科为主,高学历人员数量较少。专业人员的匮乏,高学历人员的短缺,导致职工解决工作实际问题能力不足,学习实践能力较差,不能尽快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二)缺乏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在高校考核体系中,没有单独针对图书管理员的考核,而图书管理员岗位与其他专技岗相比,在专业背景、科研平台方面没有竞争优势,导致考核结果不理想,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还有个别高校存在平均主义大锅饭的现象,没有科学完善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导致职工工作作风懒散,影响个人及单位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图书资料多样化、服务对象多元化的背景下,缺乏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直接影响图书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资历老的工作人员可能产生职业倦怠,被动工作;新进人员会因为没有考核激励机制,工作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进而降低其的职业认同感,不利于工作热情的提升,这也是造成图书管理员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的因素之一,严重影响个人能力的提高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下一篇: 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相关论文导航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