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拓展教育资源,实现社会稳定——社会视角
职教高考制度作为职业教育基本考试制度,本身具有甄选、筛除功能,是社会流动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一项考试制度的设计,需建立在社会各方面需求之上,且本质是为政治制度服务。职教高考制度恰当应用,增强全国人民对政府领导服从的向心力,尤其增强对国家的忠诚度。许多研究表明,越是动态的社会结构,即社会流动性越强,社会就越稳定。正如教育家科恩所说,教育重要价值之一即是推动不同阶层向上流动的信心。虽然我国高等教育即将步入普及阶段,但高考资源任然稀缺。根据多数学者大样本研究,发现一些家庭阶级的“教育优势”会影响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公平,由此非受益者就会思考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产生抱怨、不满情绪。
职教高考制度设计任务在吸收原教育资源分配元素同时将分配资源范围扩大延至城镇乡村,为其劳动者或非受益者提供相对公平的教育机会。职教高考面对的教育对象从中职学生扩展到退伍军人、高中毕业生以及社会劳动者等,将教育资源适度分配,使得更多民众接触教育资源,享受教育机会。由此,职教高考拓展了教育资源,增加教育机会,促进教育相对公平同时消减了原非受益者的消极不满情绪,为弱势阶级提供了向上流动的机会,从而增强社会流动性,促进社会稳定。
(二)提升人力资本,推进职教强国——经济视角
教育是将劳动力转化为具有经济效益的人力资本重要渠道。通过考试活动促使具有经济效益的人力资本筛选优化为效益翻倍的人力资源。为实现我国2035年现代化强国,我国现阶段快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由此产生对高素质技术人才需求。
目前,我国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高层次人才供给不足。从基层员工队伍来看,存在初级技工多,高级技工少,传统技工多,现代新型技工少,传统单一技工多,新型复合高级技工少的人才结构现状。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需要储备更多实用型技术人才作为核心力量。“蓝领”时代来临,要求教育切实根据对人才的需求进行深化改革,转变其培养方式以及考核方式,培育更多高素质技术人才和创新人才,进一步优化社会人才结构。然而,传统高等教育的教育偏向学术型,根本无法满足现代化高质量需要高技术人才的发展需求。因此,需要寻求新考核方式为高质量发展储蓄人才,“职教高考”制度应运而生。不同于高考制度,“职教高考”以“知识+技能”并驾齐驱的考试内容检测受教育者素质与素养。从教育这个人才“供给侧”方面优化解决我国人才需求的结构性失衡,大大缓解我国“蓝领”人才供给方与需求方不平衡现状。
“职教高考”制度从人才选拔角度来看,将会为我国农业、制造业以及各行各业甄选大量优质后备军,使我国的人口优势转化为生产力翻倍的人力资源,促进经济快速高质量发展同时提高国际竞争力,推动实现2035年社会主义强国进程。
(三)监控教育质量,贯通现代职教体系——教育视角
纵观我国普通教育体系,初中毕业有中考,高中毕业有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由此保障升入高等教育的受教育者的质量。反观职教教育体系,从小学毕业考分界往上职教采用注册入学制度,保障人人皆可受教育机会,但受教育者质量评价效果却无法与高考制度相比。特别是大多数中职院校教育者反映,中职生缺少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对文化知识以及技能知识的掌握与熟练程度不深。因为中职生缺乏高考制度的高压磨砺,无升学压力导致他们并不重视学习。种种不良现象皆指向职教教育质量评价的不足。
“职教高考”制度与普通高考制度一样,具有评价和甄选两大重要功能,对受教育者理论知识掌握的检测和选拔出可录入高等职业院校进一步接受教育的人才。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动机。由此,“职教高考”制度可作为高等职教学生质量评价的保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