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历年教学竞赛的举行,评审专家肯定了中青年教师的学历高、专业知识深、教学手段先进、与学生无代沟交流等,同时也普遍认为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课堂管理能力薄弱、教学意识形态仅限于“传道、授业、解惑”等。评审专家和参赛教师一致认为教学竞赛的初心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但实际过程中的参赛作品掺杂“表演”与“作秀” 的成分,其教学效果不能转化为实际课堂教学。
究其原因,首先,教学竞赛的内容与要求自相矛盾。竞赛内容分为教学设计和教学展示两部分。教学设计以1个学时(40分钟)为基本单位,包括题目、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思想、课程资源、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与工具、教学安排、教学评价、预习任务与课后作业等。教学展示采取“课堂教学(20分钟)和教学阐释(5分钟)”的形式。课堂教学即现场授课,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语言与教态、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考评。教学阐释采取“说课”的形式,包含教材解读、学情分析、目标定位、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教学重点难点、方法选择等。教学竞赛要求“教学展示内容要与提交的教学设计内容对应、一致”,但竞赛中教学展示的时长明显短于教学设计的时长,与实际的课堂教学相脱离。
参赛教师为了得到高的评分,会刻意准备2个典型的参赛课程,采用多媒体、翻转课堂、雨课堂等教学手段吸引评委目光。由于竞赛时长的要求,参赛教师只能围绕重难点展开讲解,同时为了增加趣味性,对重难点的外延做充分扩展,以至于与学生课堂的教学大纲不完全一致。另外,由于参赛教师面对的是评委教师,教具准备十分充分,但对师生互动、知识点的衔接、学生接受能力、课堂和课后练习等,一句话带过,教学竞赛实则一个人的精彩“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