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关于陇剧唱腔音乐发展的思考
 
更新日期:2024-01-04   来源:中国戏剧   浏览次数:30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陇剧是甘肃东部地区土生土长,独具风格的声腔剧种、由陇东道情演变而来。一九五八年搬上戏曲舞台,发展为甘肃省的代表剧种,源于环县流行甘肃境内。陇

 
陇剧——是甘肃东部地区土生土长,独具风格的声腔剧种、由陇东道情演变而来。一九五八年搬上戏曲舞台,发展为甘肃省的代表剧种,源于环县流行甘肃境内。陇东道情最初是以传播道家思想的一种说唱形式,在不断发展中吸收了民间艺术的营养、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地方剧种。
一个剧种的音乐体制,决定着这个剧种的艺术特征及其表现的戏剧内容,形式与手段,这对新生的陇剧剧种来说,更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陇剧以道情音乐为基础搬上舞台的五十多年里,经过几代艺术家的辛勤努力和不解的追求探索,无论是程式的改造还是创新,已有质和量的积累,特别是音乐方面诸如唱腔的归类、创腔、借移等,已初步形式“板腔变化体”雏形。
陇东道情的传统唱腔既是再生和发展陇剧新兴唱腔的基础,同时也是陇剧音乐的主要组成部分,尽管它作为陇剧唱腔的母体,但还存在板路繁多,节奏杂舛,表现性能类同,结构不完整,说唱性过强等诸多不足,但却不能对它一概而论,否定扬弃,必须继承、改造、创新再发展。就目前陇剧发展现状看,我省各地院团相继创作、移植上演的“陇剧”剧目已有百余部,从唱腔的音乐体制,结构布局等方面认识不尽一致,有些作曲家们运用“板腔、曲牌”混合体制,有些则认为向“板腔变化体”发展。
既是剧,目前又有形成“板腔变化体”的良好基础,就应选择向“板腔变化体”的音乐体制发展。对目前运用繁杂的唱腔板路,遵循板腔变化体规律,曲式结构,板眼结构,行腔特点等,就归属“慢板、二流板、紧板、散板类及曲牌和借鉴其它剧种材料的过渡性辅助板”五类。不妨将这五种板类就目前形成的基本规律、特点分别作一简述。
一、慢板
慢板是在传统(弹板)类唱腔基础上衍变而成的抒情性板类。(花音、伤音两类)一板三眼(4/4节拍记谱)以上、下两句为一个基本单元,通过反复并在变化中构成完整唱腔。
结构及基本特征:(上句)前奏过门——第一腔——腔间过门——第二腔——腔间过门——第三腔——句间过门。(下句)第一腔——腔间过门——第二腔——落板过门。
当然,在实际运用中,还可作小的变化,但在第一个上句(起腔)则不要轻易改变或简化,因为第一个上句腔是整个唱腔乐思发展的基础,必须使自己的结构以及音乐材料给予最充分有规律的展示。当其唱腔全面展开以后,根据表现情绪,腔句结构可逐渐收拢,可去掉托腔、麻簧,间奏过门等手法处理。
下句腔,在实际运用中同样可以作各种小的变化,但第一个下句腔则只能扩充而不要轻易简化,因为它是上句腔的第一个呈示部分,故需要对结构和音乐材料给予最准确、最充分的展示,当其唱腔铺开之后,即可灵活运用。慢板即可单独构成完整的单一板式,也可转其它板式构成复合板式唱腔。上、下句转板即可,上、下句的起唱,即可板起板落,也可眼起板落,也可眼起眼落,凡此皆由旋律发展趋势而定。

二、二流板
二流板是在传统的(飞板)基础上衍变的叙事性板式。(花音、伤音两类)一板一眼(2/4节拍记谱)上、下句皆由两个腔节构成。
结构及基本特征:(上句)前奏过门——第一腔——腔间过门——第二腔——句间过门。(下句)第一腔——腔间过门——第二腔——落板过门。以上、下两句为一个基本单元,同时也可处理成起,承,转,合的四句体,这样可以避免落音的调式主音频繁出现造成单调与终止感。
由上可见,下句分腔规律同上句腔基本相同,当然,在实际运用中还可在基本规律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剧词格律和表现内容,腔间可加过门,起腔落腔位置也可作小的变化。无论是腔间过门还是句间过门都可长可短。二流板既可单独构成完整独立板式,也可转入紧板、散板等,其转入手法即可用板头过门转,也可直接导入。
二流板的落板形式常用“截板、提板、砸板、留板”四种,截板与提板有所相同,不同的是前者在落板时肯定、利落,后者可用结尾过门,有一个完整的结束感;留板属于不完全落板形式,上、下句即可。依上、下句不同落音,乐队奏相应的“留谱”演员道白或表演完毕,继续恢复原板唱腔或转入其它板式;砸板一般用击乐(一击砸)。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关于陇剧唱腔音乐发展的思考

下一篇: 关于陇剧唱腔音乐发展的思考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