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学认为,从需求侧来看,造成边际效用递减的主要原因是消费者在多次、反复获得同一商品的效用之后,就会对该商品的需求不再明显,并且其注意力会被其他类别的商品所吸引,进而产生新的需求。需求和供给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需求侧出现的问题不能仅仅局限于此,而是要兼顾供给侧,双向施策,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基于此,可以认为高校思政课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和大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的需求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有关,而这种需求的降低则可以分别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维度进行思考与探析:
一是高校思政课的边际成本不断上升。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企业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费用。边际成本是成本的下位概念,是指生产者在生产商品的过程中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边际成本的增加直接导致边际效用的降低。由此,高校思政课的边际成本可以理解为高校思政课建设过程中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总和。不过,随着成本的不断增加,部分高校思政课的实际效用之增长却相对不明显,陷入了“费力不讨好”的怪圈,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本文认为,这和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相对不足有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建设,多次召开相关会议,给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任务要求,强调了责任意识,指明了发展方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阔步向前的过程中,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的关键一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就是要以质量提升为核心,关注思政课内容本身,从教学环节和实际效果着眼,真正地办好、讲好、上好思政课。与内涵式发展相对应的是外延式发展,即侧重于规模和数量方面的扩大和增长,这种情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中有所存在,少部分高校一味追求思政课的高速度建设和大面积覆盖等“硬指标”,而忽视了恰恰更为重要的“软功夫”,即思政课的内容建设。当前,高中和大学思政课内容的相对同质化是高校思政课内容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一环。从小学到大学,思政课一直是各地、各类、各级学生们在学校教育阶段的“必修科目”,持续发挥着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灌输和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用应然呈现出持续递增的趋势,但是,由于部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相对薄弱,高中阶段“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和大学阶段的思政课在内容上的相对同质化,以及在“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互动形式与频率、学生学习成效评价”上的相对欠缺等因素,就会使得部分大学生无法从高校思政课中汲取精神养分,无法真正体会到高校思政课所蕴含的时代价值和课程魅力,无法进一步激发出其深入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并且随着高校思政课课时的不断累积和课程难度的持续增加,学生对课程的需求程度会逐渐下降,“获得感”也会相应地减少。“获得感”侧重于主观层面的感受,强调的是实实在在的“得到”,是在得到某物或某种精神滋养之后给人带来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大学生对于高校思政课的获得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作衡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用的尺度。概言之,高校要在“供给侧”下功夫、动脑子、花精力,只有把成本投入侧重到内容建设上,从内容做起,从“心”做起,学生的“获得感”才能得到明显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用才能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