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文学思政建设的实践途径——“《红楼梦》研究”讲紫鹃
 
更新日期:2022-10-28   来源:   浏览次数:8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在各具特质的红楼丫鬟中,作者对紫鹃的着墨并不是最多的。紫鹃不似晴雯人生之精彩跌宕,不似袭人思绪之缜密绵柔,亦不似小红才略之精明深远,每经描写

 
 在各具特质的红楼丫鬟中,作者对紫鹃的着墨并不是最多的。紫鹃不似晴雯人生之精彩跌宕,不似袭人思绪之缜密绵柔,亦不似小红才略之精明深远,每经描写,作者的笔调也相对素淡。然而紫鹃为人的诚恳热忱、对黛玉的忠诚关切、在黛玉死后的冰冷决绝等特征使她成为《红楼梦》中散发着耀眼的人性光辉的丫鬟形象。儒家将仁、智、勇推崇为人生的“三达德”,紫鹃人性之光辉,恰可以用这三个方面予以概括。
(一)紫鹃人格的第一层面——仁善
《红楼梦》第三回写黛玉初进贾府,作者“神龙见首”般地交待了紫鹃的来历——贾母唯恐黛玉“不遂心省力”,将“身边的一个二等丫头”赐给心爱的外孙女。识人善任的贾母为宝黛二人挑选近身丫鬟采取的是疑人不用的策略——故事中明确写到贾母欣赏晴雯的“伶俐标致”和“言谈针线”的出色,看重袭人的“心地纯良,克尽职任”,对于紫鹃也有充分的信任与赏识。在黛玉进府当晚经历了宝玉摔玉风波之后,作者首次描写紫鹃(此时尚未改名)的言行:
鹦哥笑道:“林姑娘正在这里伤心,自己淌眼抹泪的说:‘今儿才来,就惹出你家哥儿的狂病,倘或摔坏了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因此便伤心,我好容易劝好了。”(第3回)
一“劝”字为黛玉和紫鹃的主仆关系定下了基调:紫鹃深明黛玉寄人篱下之愁苦与年少失恃之辛酸,自来到黛玉身边后始终谨守职责、陪伴左右,关注黛玉的饮食起居、悲喜冷暖。对黛玉因尚未融入陌生的环境而“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惶恐与压力,更是极尽宽慰之能事。从早期住在贾母的院落到之后搬入大观园,紫鹃以冬温夏清之心地与体贴入微之言行逐渐成为了黛玉最信任的伙伴,以“侠气和真诚的松柏秉性,时刻温暖着林姑娘孤独凄苦的心”,这一点在文本中多有体现,如:
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
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第8回)

忽见紫鹃从背后走来,说道:“姑娘吃药去罢,开水又冷了。”
黛玉道:“你到底要怎么样?只是催,我吃不吃,管你什么相干!”
紫鹃笑道:“咳嗽的才好了些,又不吃药了。如今虽然是五月里,天气热,到底也该还小心些。大清早起,在这个潮地方站了半日,也该回去歇息歇息了。”(第35回)
此外,《红楼梦》文本中不乏描写丫鬟群戏的情景,但热闹熙攘的场面中几乎从来不得见紫鹃的身影。在“比别处更觉幽静”的潇湘馆里,紫鹃忠于职守,秉持着良善、忠厚、勤谨的底色。如《孟子·离娄下》指出“仁者爱人”,紫鹃于黛玉之爱,较之他人更显含蓄细腻。第二十七回黛玉极力按捺对宝玉的气愤时还不忘叮嘱紫鹃——“把屋子收拾了,撂下一扇纱屉,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拿狮子倚住,烧了香就把炉罩上”,可见紫鹃作为黛玉无微不至的帮手,已融入潇湘馆最是寻常的点点滴滴中。
紫鹃的仁厚与勤恳对学生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是一种很好的启迪:一方面,思政教育内容包含的人生价值观教育中提到将“以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作为评价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紫鹃对黛玉付出的悉心照料无疑是大家族中丫鬟实现自身价值的极好体现;另一方面,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思政教育内容中的重要部分,对于尚未踏出校园的学生而言具有先见性,职业道德意识、规范、行为,尤其是与职业道德情感密切关联的责任感往往决定着从业者对一份职业的尊重和奉献程度。紫鹃谨守本分的状态能够让学生去思考和领会“职业无贵贱大小,有利于人群者,即为正当”的意义,相比晴雯之光明磊落而过露锋芒、袭人之温柔缱绻而包藏私心,她安于陪伴黛玉之热诚与温和,无疑彰显着“敬业”、“奉献”的优秀职业素养。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文学思政建设的实践途径——“《红楼梦》研究”讲紫鹃

下一篇: 文学思政建设的实践途径——“《红楼梦》研究”讲紫鹃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