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智慧教室建设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智慧教室作为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技术,已经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关于智慧教室研究的文献并不少,但在研究方向上存在一些偏失。因此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法对现有知网上的智慧教室相关文献进行类目分析和数据统计,笔者认为今后的研究中还应继续或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希望能够为后续研究者提供参考。
1.深化基础理论
智慧教室建设实践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智慧教室理论指导。我国最早的智慧教室理论为黄荣怀在2012年提出的智慧教室“SMART”概念模型,认为可以从内容呈现(Showing)、环境管理(Manageable)、资源获取(Accessible)、及时互动(Real-time Interactive)和情境感知(Testing)五个维度体现智慧教室。智慧教室实践在不断发展,智慧教室观念也在不断更新。我国智慧教室发展需要一些新的理念和研究视角,需要研究者结合不同的观点和视角,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智慧教室理论。比如,结合教育心理学中的需求理论,引导智慧教室研究者关注教学过程中参与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建设方便实用,操作便捷的智慧教室。充分论证智慧教室的理论基础和相关理论,使智慧教室的基础理论更加深入,更加具体。整体来说,我国智慧教室理论发展起步晚,速度快。但从上述分析统计结果来看,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我国理论研究相对数量较少,研究层次较浅,需要我们借鉴并引进国外先进的理论成果。对于国外的理论经验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理论引进,通过大量阅读国外智慧教室先进理论,分析总结出可能对我国智慧教室发展有利的部分;第二步是理论内化,将国外先进理论经验与我国智慧教室发展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本土化特色的智慧教室发展理论,以此来推动智慧教室实践的开展。
2.加强建设实践
智慧教室理论的最终归宿是应用于具体实践。关于智慧教室在建设实践方面的文献数量并不少,特别是关于具体领域的实践,然而目前智慧教室与具体学科融合度不高,对二者融合的研究大都浮于表面。理论和实践不可避免地存在差距,如果研究者没有深入真正的教育情境中,其研究成果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很难被接受,也会使实践者缺乏可行的方法指导。因此智慧教室要想真正走入课堂,需要多方积极配合与努力。研究者需要投入真实智慧教室情境体验与实践,政府需要加强宣传推广力度,教师和学生需要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学校管理人员需要做好监督管控工作,多方紧密联系,让智慧教室真正融于具体学科建设。科学技术是发展智慧教室的基础和关键因素,如何利用科技资源实现智慧教室建设,是一个重要的研究点,需要研究者在实践中反复验证和有效推广。如今,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资源层出不穷,但对科技资源的应用不在于“量”,而在于“精”,要选择最合适有效的技术,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如今智慧教室的实践建设研究主要以个案探究为主,由于缺乏宏观研究,各地在进行智慧教室建设时不得不各自为政,只在区域范围或局部范围内开展零散的实践和试验,导致智慧教室教育资源得不到整合,建设效率得不到提高,方法经验得不到推广。研究者应该多从宏观层面关注智慧教室实践的普遍方案和共性问题,以引领和启发各地具体智慧教室建设的发展。同时,要注意对个案经验进行总结推广,提炼出优秀地区在智慧教室建设中的先进经验,建设的以局部的发展带动整体的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