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厘清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更新日期:2022-11-03   来源:   浏览次数:116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挖掘课程中蕴含的生态文明元素《生态学》是生态文明时代的核心学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的理论与技术手段是该课程的核心内容。结合课程特点

 
 (一)挖掘课程中蕴含的生态文明元素
《生态学》是生态文明时代的核心学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的理论与技术手段是该课程的核心内容。结合课程特点,我们紧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核心,充分挖掘课中蕴含的生态文明元素。如绪论中有诸多彰显我国古人智慧与文化积淀的实例(如我国基于物候确立了24 节气等),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并让学生明白生态文明思想由来已久。同时,也可挖掘我校老一辈生态工作者钟章成这些身边的名人故事增加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在讲述种群增长模型时,可以介绍入侵植物在入侵初期通常呈现J型增长方式,增长迅速,极易占领本地生境,给乡土植物带来极大影响,甚至发生生态灾难,因而需要高度重视入侵植物的防治;也可以补充《孟子·梁惠王上》“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中体现的保护“K”值的生态思想。继续挖掘我国2020年颁布的《长江十年禁渔计划》,让学生更好地理解S型增长模型中的K值及其重要意义,从而培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意识。群落演替中涉及到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过程,受损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关系等知识点的时候,都可以挖掘我国在生态环境修复方面的政策和成效,实例阐释相关专家学者在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修复方面做的科研工作及成果,来讲好中国人民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好故事。
(二) 诠释课程中生态文明内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最新成果,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和《生态学》课程思政贯穿始终的灵魂。在课程中要明晰“生态文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等概念及其内涵,要结合总书记的“两山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诠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通过讲解光、温、水、土等环境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对逆境的适应,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生态学的“生命观”和“整体观”。通过“十年禁渔”、“开放三胎”等最新政策,通过生态文明先驱“治蝗专家马世骏”等榜样故事,通过新冠疫情期间“大象上街”、河南郑州“千年一遇”的洪灾等社会新闻,结合生态位和种间相互作用关系原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理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十九大报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略内涵,体会“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等深刻意义,深化对党和国家关于维护生态安全、生物安全重大决策部署的理解和认识。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厘清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下一篇: 厘清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