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论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扬弃的思想及当代启示
 
更新日期:2023-10-07   来源:历史研究   浏览次数:36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论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扬弃的思想及当代启示摘要:从历史维度看,人类历史是一个不断自我综合、自我深化和自我运动的自我扬弃的有

 

论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扬弃的思想及当代启示

    摘要:从历史维度看,人类历史是一个不断自我综合、自我深化和自我运动的自我扬弃的有生命的整体性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是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特别是世界资本主义历史的扬弃。从历史维度观察社会发展,也许会使我们看到从现实维度看并不必要,并不重要、但在历史发展中却十分有价值的发展措施。

    关键词:历史 扬弃 实践

一、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历史的扬弃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即历史唯物主义主张,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不断向高级阶段发展。人类历史从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开始,历经“人对人的依附性”的社会、“物的依赖基础上的人的独立性”的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历史,不是神的意志作用的结果,而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1],也就是说,人类历史是人们自己发展自己的一个有机过程,后一阶段是对前一个阶段的扬弃。

“人对人的依附性”的社会是对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扬弃。“人对人的依附性”的社会继承了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积累起来的生产力,又将其向前推进一大步。同时,它严厉地批判了原始社会的公有制,使其沉淀到社会中,而发展了私有制;它严厉地批判了原始社会人与人的平等关系,使其沉淀到社会中,而发展了“人对人的依附性”的不平等关系;它严厉地批判了原始社会的平均分配制度,使其沉淀到社会中,而发展了不平等的分配方式;它严厉地批判了氏族部落的公共事务管理体制,使其沉淀到社会中,而发展了国家、军队、警察、监狱等国家机器和有利于剥削的政治、法律等思想制度。

  “物的依赖性基础上的人的独立性”的社会又扬弃了“人对人的依附性”的社会,实现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物的依赖性基础上的人的独立性”的社会继承了“人对人的依附性”社会的生产力,并将其向前推进一大步。马克思曾盛赞这一生产方式创造的社会财富比以往人类历史上创造的财富总和还要多。这一社会继承了前一社会的私人所有制,并将其进一步发展,把工人变成在生产资料上一无所有的人,同时,工人的劳动力成为了商品,也就是把私有制发展到了人类社会的极限。这一社会一方面批判了前一社会人与人的不平等,另一方面,它又将这一不平等发展为物质、所有制不平等基础上的表面上的平等,劳动力商品按等价交换原则获得等量工资,而劳动力创造的剩余价值则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这一社会在充分发展了的私有制基础上,打破人对人的依附关系,使个人挣脱了沉重的社会关系束缚,并发展到了极端个人主义阶段,人的主体性实践及意识大大增强。这一社会在社会经济极不平等基础上,却在观念上发展了人的自由、平等等思想,这一悖反情况也预示了它必将被新的社会形态扬弃的命运。##end##

  “自由人联合体”是对“物的依赖性基础上的人的独立性”社会的扬弃。“自由人联合体”继承了资本主义社会发达的生产力,并将其发展到高度发达水平。“自由人联合体”打碎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又回复到公有制时代,或从另一种意义上讲的人人所有的个人所有制时代。在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它保留了资本主义按劳分配原则,而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2]原则,这也是对以往财富的分配原则扬弃的产物。共产主义社会保留了资本主义自由、平等思想,并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消灭了剥削、消灭了阶级,消除了两极分化,将仅仅是观念意义、政治意义的自由、平等发展成为了真正的物质生活意义上和精神生活意义上的自由、平等。

  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类历史通过不断扬弃而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思想,在辩证法一般形式上表现为否定之否定规律。这一思想表达了人类历史在实践和观念意义上的人类社会自我综合定、自我深化、自我运动、回复自我的历史发展辩证法。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自我扬弃思想的当代启示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双重维度

    人类历史的自我发展的辩证法,即历史自我扬弃思想,鲜明地张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维度。它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历史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的曲折、迂回的发展规律,它要求我们用否定之否定、用扬弃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分析历史,来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一态度要求我们把人类历史看作是人类社会自我分化、自我否定、自我运动和自我回复的有生命的整体性过程。同时,历史辩证法也要求我们用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分析历史,也就是用现实的、实用的态度、眼光来看待社会发展。它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从当下面对的问题、困境出发来寻找应对之策,来化解社会矛盾。也就是说,在历史唯物主义中,人类历史是历史维度和现实维度的统一;并且,历史维度在其中居主导地位。概括说,历史唯物主义是以历史维度为主的历史维度与现实维度的统一。这一观点要求我们,既要从现实、实用维度来观察、分析历史发展,更要从历史维度来观察研究社会发展,做到从历史和现实双重维度来研究社会发展。

(二)注重从历史维度来观察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党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3]。从这里我们知道,十八大报告既要求我们从当代中国的社会实践出发,又要求我们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来思考、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但是,在当前,人们往往多数时候强调从现实问题出发来思考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而较少从历史维度、从将历史看作是一个自我运动、自我扬弃、自我发展的生命有机体的维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尽管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建设具有特殊性,但总归是人类由原始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它的前途必然指向共产主义社会,它的历史必然是古代历史和近现代史。它的当下必然是对其自身历史的扬弃。因此,我们有必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置于一个自我扬弃的整体性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来观察思考。从具有生命的历史自身发展这一视角思考当下我们需要继承什么、需要学习什么、需要消解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我国传统封建社会以及近现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扬弃。它要求打破封建的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要求打破封建家长制、官本位思想;同时,它又必然要继承维护社会平等、家庭和谐等优秀传统文化、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必然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扬弃。科学社会主义告诉我们,共产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扬弃。虽然每个国家、民族的历史是具体的,并且不一定完全按照马克思等经典作家所总结的历史阶段发展。但一般而言,共产主义社会必然会保留资本主义社会和它之前的人类历史发展的积极成果。因此,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也必然要求具有资本主义发展的某些积极成果、积极因素。

    但问题是,我国并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社会,如何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具有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成果,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如何扬弃资本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在资本主义时代,人类历史也进入了世界历史的时代。因此,虽然我们民族、国家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但我们却可以通过扬弃世界资本主义来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批判资本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吸收其主体性积极思想,将个人原则与社会原则相结合,发展既有个人自由,又有集体纪律的个体生活;批判资本主义虚假的民主,吸收其民主形式和民主意识中的合理因素,建设有党的坚强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保障下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体制;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公有制主导下的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扬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用历史自我扬弃的历史辩证法,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与其之前的历史、其后的共产主义看作是一个自我发展的有生命的有机整体。以此为出发点,不断扬弃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以由此取得的积极因素在理论上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我们应更加着力的一个方向。

从历史的维度,用扬弃的方法,吸收人类历史上的一切积极因素,沉淀其消极因素,从理论上构建具有生命意义的中国历史;从解决现实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出发,从现实维度出发,我们寻找针对性、实效性很强的应对措施;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维度与现实维度的统一,但历史维度与现实维度毕竟又是两个有区别的维度,它们在价值取向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些行为,在历史维度看来也许是必要的,意义重大的,但从现实维度看,从眼前形势看来都可能是意义不大的,实用性不强的,这时,单方面强调现实性、实用性将不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同样,有些行为,从现实维度看是十分必要的、意义重大的,但从历史维度看,可能意义并不大,对这些行为、举措,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它的暂时性限度,不要使权宜之计变成长期政策,否则,将可能会阻碍历史健康发展。因此,将历史维度与现实维度统一起来,从历史的二重性出发,将现实需要与历史发展双重维度结合起来,进行理论创新推进社会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88页。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2页。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On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of history development thought and its inspiration                

             Zhao Yi   the Party school of YanBian

   

    Key Words   history   self-denial  practice

    AbstractFrom the historical perspective, Human history is a process of continuous self integrity of comprehensive, self-development and self movement self sublation of lif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the Chinese history and world history, especially the sublation of capitalist world history. To observe the social development from the historical dimension, we may see which is not necessary and  importantfrom the reality view, but is very valu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easures 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作者个人信息:赵异(1971- ),男,中共延边州委党校哲学教研室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 研究方向:哲学基础理论 通讯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延边州委党校哲学教研室 133000  电话:15714331821;电子邮箱:zhao_yi1971@sina.com



 

上一篇: 论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扬弃的思想及当代启示

下一篇: 论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扬弃的思想及当代启示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