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政治法律 » 正文
“两路”精神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互动关系
 
更新日期:2022-11-09   来源:   浏览次数:106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两路精神是一个互生互促的二维互动关系,各自的生成与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特有的价值使命,但二者之间同样具有内在一致的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两路”精神是一个互生互促的二维互动关系,各自的生成与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特有的价值使命,但二者之间同样具有内在一致的价值追求,具有高度的互通性且相伴相生。在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重大现实面前与“两路”精神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二者的共通主体——人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多次强调中国的治理方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习近平的人民江山论无不体现百年大党对人民地位的深刻认识,人民的发展关乎着党和国家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历代中国奋进者坚定不移沿着“两路”的道路不断开拓新中国的新征程,不断地对自己提出并回答“因为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性问题。“两路”精神的产生、发展和弘扬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生动诠释,因人民而修、为人民而建和由人民而筑的思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神要旨不谋而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人民福祉层面全面解决现代化发展的问题,特别以人民获得感为界限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标准。
首先,“两路”精神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的出发点是因为人民。“国之于交通,犹鱼之于水也。民之需要,当与衣食住并而为四。”人民的生活受到物质地理条件的严重制约,“两路”的成功通车是马克思主义终极关怀在当下的集中展现,真正做到实践因人民需要、满人民所求。“两路”精神从多重维度将为人民群众的发展贯彻到底,在向艰难开筑条件发起挑战时心念人民,在修筑途中与人民同心同伴,在建成后不忘沿路人民对幸福生活的需要。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突破,从建设到建成的阶段性发展都是与人民群众生存与生活发展相一致。“数字游戏”和“速度游戏”都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错误认知,切切实实地为老百姓干实事、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解百姓之困,宽百姓之忧才是全面小康的基本立场。
其次,“两路”精神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的落脚点是为了人民。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两路”精神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是为绝大多数人的运动,也都是谋求绝大多数人利益的现实实践。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同心圆格局是历代中国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路修通了,人心才通。两路建设者在筑路途中与沿线地区百姓亲如一家,只有将天堑变通途才能使人民的生活富裕。习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不断的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俗来说,“好日子”就是人民心中的小康,即物质更加丰富、生活更加幸福、教育更加均衡、医疗更加全面、住房条件得到有效解决等等。“两路”精神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依据人民的需要,做好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两路”精神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互动关系

下一篇: “两路”精神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互动关系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