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邮轮人才主要依靠高等院校的培养,但多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多为邮轮中游产业所需要的邮轮公司经营管理人才,而且高职院校邮轮专业课程设置多为理论教学,个别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处于尝试阶段,人才培养体系不注重实践。主要表现为:
(一)人才培养体系缺乏导向性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对邮轮人才的培养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缺乏邮轮行业高端人才、邮轮领军企业、邮轮特色高等院校等对邮轮人才培养的有效引导。对邮轮行业人才需求变化了解不够及时,面对行业岗位群的设置、以及对专业人才能力、知识结构、素养上的要求研究较为浅显,导致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实际用人需求不匹配;人才培养模式或过于空洞和理想化以至于难以实现,或偏向于对学生酒店初级技能的培养,忽视对学生未来职业晋升能力的培养;课程结构建设缺乏邮轮经营管理类课程,偏向于旅游管理类、酒店管理类专业课程,邮轮专业教材内容不够完善,不利于学生对邮轮专业论知识的掌握;多数邮轮专业教师是旅游专业的教师,缺乏具有扎实邮轮理论知识和邮轮行业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不利于邮轮专业的建设;实训条件的配备注重对酒店业务的训练,如餐饮技能、客房技能的锻炼,学生锻炼的技能与邮轮实际需求不匹配。
(二)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以目前轮专业的教学现状来看,高职校为邮轮行业输送的人才难以缓解邮轮行业高质量人才短缺的问题,高等院校在邮轮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偏向于理论教学,学生实践操作欠缺,难以实现理实一体化发展,具体原因包括:师资队伍结构性失衡、实践条件欠缺、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不完善。
1.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薄弱
伴随着邮轮旅游产业的发展,社会对邮轮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各级各类院校带来庞大的邮轮生源,致使邮轮乘务专业成为近几年来的热门专业。然而,各类院校的邮轮专业师资储备却远远无法满足庞大的生源需求,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高校教师趋向年轻化,邮轮专业教师队伍缺乏邮轮行业工作经验。许多任课教师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工作,长期奋斗在教学、科研一线,虽然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成果,但是缺乏相应邮轮行业工作经历,专业实践能力不足。而国际邮轮乘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邮轮专业教师必须有邮轮行业的实习、工作经历。但是由于邮轮工作的特殊性(一个船期大约在6—10个月)和教学任务量大,大部分教师无法进行轮行业的实习,导致他们的邮轮实践经验不足,因此,邮轮实践课程与邮轮实际工作内容存在较大出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
另一方面,才引进制度不完善,教师缺乏培训和进修机会。许多院校在引进人才时,通常以高学历作为引进标准,但是邮轮专业的高学历人才比较匮乏,于是院校在招聘邮轮专业人才时,引进了一些非邮轮专业毕业的高学历人才,比如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这些教师缺乏对邮轮乘务专业的认知,通常需要边查阅资料边授课,再加上教师平时的教学任务繁重,疲于应对日常教务工作,缺乏培训进修的时间与精力,往往授课效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