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区与苏区精神
之所以中央革命根据地在创建发展时期被称为中央苏区,其中的“苏”字与俄语苏维埃具有极强的渊源,苏维埃在俄语中翻译为“会议”或“大会”。南昌起义失败后,第一个苏区是在1927年11月于广东省陆丰县、海丰县创建的,由此中华苏维埃红色政权开始显露头角并酝酿发展,之后苏维埃红色政权开始在黑暗中边摸索边缓慢成长,1929年1月可谓是苏区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在此时间节点上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并迅速行进至赣南、闽西,离开了他们驻扎了一年多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在此后的4个月间创建了赣南苏区,之后的一年多里经过红军和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连续三次的反“围剿”的胜利大振士兵们的士气也更加坚定了革命必胜的信念,并在此期间创建了闽西苏区,使赣南、闽西苏区相衔接,这也就意味着“中央苏区”局部执政的时代正式来临。需要点明的一点是,我们这里所研究的苏区精神并不局限于中央苏区的精神。1931年一苏大会于瑞金的顺利召开标志着苏区的发展正式进入鼎盛时期,红色政权除了分布于江西、广东、福建等中央苏区区域,而且遍及安徽、湖南等多个省份,在苏区发展的巅峰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包括中央苏区在内的13个苏区,面积多达14万平方公里,在这14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中,中央苏区的面积相对其而言是一块蛮小的地域,粗略估计仅达1/5。我们所研究的苏区精神自然是指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所有中国共产党人、苏区人民及进步人士所创造的革命优良传统及革命精神力量。
苏区精神这一提法并不是一开始就自然存在的,苏区精神正式作为一种精神提出有一段较为漫长的历程。从1951年“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毛主席的亲笔题词,一直到1996年“苏区精神”一直以“革命传统”的面貌存在。其后,江泽民和胡锦涛两任国家领导人分别于1996年、2003年视察赣南革命老区回望在血与火的年代,广大人民群众在党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光辉旗帜引领下,无惧艰辛、不惧牺牲,给中国共产党组建人民军队、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建立中华苏维埃红色政权提供力量支撑的峥嵘岁月时,对“苏区精神”的内涵、特征及基本内容的认知度不断提升,由“光荣传统”详述为“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此时“苏区精神”的提法已呼之欲出。“苏区精神”是由习近平总书记在其纪念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的讲话中提出的并在此以后正式以一种精神的明确形式出现,同时这次讲话习近平总书记也站在革命根据地创建发展的实践历程维度上科学系统地对其主要内涵进行了概括。
2苏区精神的内涵与实质
习近平将“苏区精神”的内涵进行了科学归纳,表述为简洁有力的28个字,即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虽然是简短的28个字,但每个字都承载着革命先辈的鲜血、汗水与泪水,这沉甸甸的28个字背后是无数革命英烈的壮烈牺牲。回顾历史,苏区时期可谓其前后两个时期即井冈山时期与长征时期的中间枢纽,中央苏区时期可以说是一段承上启下的时期。相应地,苏区精神也与井冈山精神及苏区精神有着极强的前后衔接性,井冈山精神对苏区精神而言从一定意义上是具有某种程度的先导和奠基作用,而长征精神对苏区精神而言则具有某种程度的凝炼、传承和发扬作用。在既缺乏现成经验、举步维艰又处境艰难、如履薄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靠坚强的意志挺过了此时期内更为艰难的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这十年间,中央苏区时期就占到50%。是什么让中国共产党和苏区军民能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中仍然在中国共产党史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个问题的答案结合习近平对苏区精神内涵的科学概括昭然若揭,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过去创造辉煌的强大精神力量,同时也是今天乃至未来创造更大成就的精神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