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经济 » 正文
农村文明乡风内涵
 
更新日期:2022-11-24   来源:   浏览次数:15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乡风的内涵及来源唐代诗人丘为在其诗《题农父庐舍》中写道:沟塍流水处,耒耜平芜间。薄暮饭牛罢,归来还闭关。生动展现了农民拿着农具修建沟渠并

 
 1.乡风的内涵及来源
唐代诗人丘为在其诗《题农父庐舍》中写道:“沟塍流水处,耒耜平芜间。薄暮饭牛罢,归来还闭关。”生动展现了农民拿着农具修建沟渠并引水灌溉农田,除去田间杂草的辛勤,傍晚时分农民将牛喂饱后,就关门休息。描绘了一副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乡村田园图景。人们在土地上耕作,主要从大自然中获取生活来源,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基础,是农业人口,其居住地被称为乡村。文化来源于实践,乡风文明便来自于乡村生活中的实践活动。
乡风,百度百科的释义是乡里的风俗、地方的风俗,即一个乡村聚集地居住的人民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它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了乡村文化的产生、发展与传承,最能体现一个地域文化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乡风文明属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与智力支持。乡风文明博大精深,既包括了推动乡村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完善农村基础服务设施;又包括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尊规守约、尊老爱幼、邻里互助、诚实守信等乡村良好风俗,努力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完美融合;还包括充分借鉴国内外乡村文明的优秀成果,让乡村文明能够紧跟时代步伐。
2.“文明乡风”的内涵
文明乡风反映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关于文明乡风,众说纷纭,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过它的概念与内涵,本文比较倾向于夏付斌和孙迪亮在其文《习近平的乡风文明观探析》中的观点:乡风文明是由农村人口素质之提升、农村传统文化之变革和农村文明风气之形成层层递进、相辅相成共同呈现的美好愿景。
2.1农村人口素质之提升
素质的提升是科学文化素养与思想道德素养的双提升。目前全国大部分农民处于中老年阶段,意味着他们出生在过去贫困潦倒的年代,受限于家庭经济状况,受教育水平不高,甚至是文盲,这大大限制了他们的劳动效率,可能依旧仅仅靠着前辈留下的耕作经验来谋生和发展农业。而农民是推动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农民科学素养低大大限制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因此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十分重要。识文断字又是提升科学文化素养之基本。早在新中国初期我国就开启了漫长的扫盲工作,从起初高达80%的文盲率,到1965年下降至38.10%,再到2015年进一步降至3.6%。这几十年的扫盲工作漫长且艰巨,也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培育社会主义新农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扫盲工作不可停。此外,加强对农村人口职业技能的培训是提升农业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又一重大举措。职业技能培训教育的拓展使得更多农民可以学习科学发展农业,能够利用科学文化知识从“农、林、牧、渔”等多方面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生产,摆脱过去靠天吃饭的状况,多途径多样化的发家致富,助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同时也会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思想道德建设是人口素质提升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农民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了解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知识时还需要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反对封建迷信;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高精神境界,提升思想道德素养。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农村文明乡风内涵

下一篇: 农村文明乡风内涵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