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生死场》版本流变
 
更新日期:2022-12-06   来源:   浏览次数:150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现代文学的书籍形态大体分为三种,一是单行本,指作家多部作品中的一本;二是选集,选取作家影响较大、较为畅销的作品结集出版;三是全集,全集不仅收

 
现代文学的书籍形态大体分为三种,一是单行本,指作家多部作品中的一本;二是选集,选取作家影响较大、较为畅销的作品结集出版;三是全集,全集不仅收录作家所有文学作品,同时广泛搜集作家的其他文字资料,如书信、日记等。编纂全集的工程量极其浩繁,且一般来说,只有出名度较高、获得社会以及统治阶级认可的作家才有出版全集的可能,因此,大多数作家作品的单行本数量远远大于全集或选集,萧红也不例外。要想探讨书籍版本流变,单行本的价值要高于选集或全集,所以笔者在此仅集中探讨《生死场》单行本的版本流变。
萧红的《生死场》原名为《麦场》,前两章刊发于哈尔滨《国际协报》副刊,即为“初刊本”,没过多久萧红、萧军主编的《跋涉》被伪满当局查禁,他们不得已南下到达青岛,萧红在此完成了《麦场》的创作,但并未再刊发于《国际协报》上。萧军与鲁迅取得通信后,二萧随即拜访鲁迅,鲁迅对《麦场》的出版费尽心力,但由于其内包含鼓动东北人民抗日的内容而屡遭出版社拒绝,后叶紫、萧军、萧红三人在鲁迅支持下成立“奴隶社”,自费出版图书,《麦场》作为“奴隶丛书”之三才得以出版。出版之时,在萧红要求下,鲁迅为《麦场》作序,这篇序言成为解读《生死场》的“密码”流传至今,在胡适建议下,《麦场》改名《生死场》,1935年由上海容光书局出版,收鲁迅序言及胡风读后记,最后附有奴隶社的《小启》,是为“初版本”,也是现在所称的“完整本”。
1935年容光书局出版《生死场》后,引起极大轰动,萧红“凭借《生死场》跻身上海滩名作家行列”, 1936年3月容光书局再版《生死场》,封面沿用“初版”,仅底色有所改变。1945年11月容光书局出版第十版《生死场》,除鲁迅序言、胡风读后记之外,还收有“奴隶社”其他丛书的广告页,《生死场》的一版再版足以证明其影响力之巨。
1947年2月,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此前拒绝出版《生死场》的上海生活书店刊印《生死场》,收鲁迅序言及胡风读后记。
萧军1947年回到哈尔滨,组办鲁迅文化社,同时着手《生死场》的出版,此版本的《生死场》发行量较大,普及作用明显,现今许多藏书家都持有此版本。
1949年后,《生死场》的命运变得十分坎坷。1953年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生死场》,但对其进行了较大的修订,与现代文学中许多作品类似,《生死场》中有关“性”的描写被删减,许多不合现代汉语规范或人们阅读习惯的字词句被删改,如“急灵”改为“机灵”,也有添加“着”“了”等助词辅助阅读,虽然更加符合时人阅读习惯,但作品已非原貌。此后,许多版本的《生死场》都以“新文艺版”作为参考并不断加以修订,如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萧红选集》中所收录的《生死场》便以“新文艺版”为参考,值得一提得是,“新文艺版”与“人民文学版”均只收录鲁迅所作序言,而不见胡风的读后记,这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息息相关。
1958年,香港中流出版社出版《生死场》,同样以“新文艺版”为底版,而并没有考证《生死场》的初版本。1958年后,萧红的作品在大陆经历了长达二十年的沉寂,香港虽然并没有经历“文化浩劫”,但同样,萧红的作品在香港重版已经是1975年。萧红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选择前往香港,是因为她对香港抱有期待,是对情感与写作“自由空间”的期待,但不得不说香港并没有承接这份期待。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生死场》版本流变

下一篇: 《生死场》版本流变

 
相关论文导航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