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探析因材施教视域下班级授课制的新出路
 
更新日期:2024-07-26   来源:教育导刊   浏览次数:119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摘要】在当前的制度化教学下,班级授课制呈现出班额大、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等弊端,以致专家学者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2001年,《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

 
【摘要】在当前的制度化教学下,班级授课制呈现出班额大、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等弊端,以致专家学者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2001年,《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黄秋香. 浅谈现行班级授课制的遭遇及其变革[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167-169. ]“因材施教”作为中国古代教育的优秀思想,对后世的教育改革有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因材施教;班级授课;全面发展
一、当前班级授课制的困境
“尊重学生差异、推行个性化教学、塑造创新性人才。已经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色调和主旋律,这种教育理想的实现需要教学组织形式的配合,这已经成为教育学界的共同的认识。然而,现行的班级授课制主张统一教材、统一方法、统一要求的秉性严重忽视了教育学界中学生个性差异和多元的存在,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理想背道而驰。”[ 同1]
(一)关注“共性”,忽视“个性”
级授课制下的教师授课内容存在单一性、容量大的特点,教师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像修剪树木的园艺工人,“精心”把树木修剪整齐,批量生产教育复制品。教师用“同一把尺子”衡量学生,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成长。在制度化教学时代,班级授课制的推行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却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化教学,导致学生发展良莠不齐。孔子时期的因材施教思想被后人不断的丰富、发展,逐渐演变成适合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首先是横向上,教师要擅于识别不同的“材”,成为学生的“伯乐”,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实施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避免教育出现复制生产的现象。在纵向上,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纵深发展,按照能量差异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而不是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影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教师主导,忽视学生主体性,师生地位不平等
孔子的教学以个别教学为主,分组教学、随机教学为辅,这种特殊的教学形式为师生构建密切的师生关系奠定了基础。班级授课制是集体教学,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比较少,限制了学生的知识再生成。班级授课制下的教师权威性高,占主导地位,课堂教学主要是知识的单向流动,而不是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相长。教师、学生和教育影响是教育的三要素,而师生关系隶属于教育影响,因此师生关系的好坏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性因素。
作者:王冉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探析因材施教视域下班级授课制的新出路

下一篇: 探析因材施教视域下班级授课制的新出路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