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论语》经典词语考释——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为考察对象
 
更新日期:2024-08-01   来源:   浏览次数:38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摘要:《诗》、《书》、《礼》、《乐》是《论语》首句学和习的主要对象。先秦时期的时作为时令或季节的时间名词,宋代朱熹才把它翻译成时时,由于他的

 
摘 要:《诗》、《书》、《礼》、《乐》是《论语》首句“学”和“习”的主要对象。先秦时期的“时”作为“时令”或“季节”的时间名词,宋代朱熹才把它翻译成“时时”,由于他的影响巨大其后便作为副词使用。孔子认为“我们”按“时”“学”和“习”,通过不断的自我修为才能获得精神“愉悦”,并探讨人间社会的和谐理念与终极关怀。
关键词:学;习;时;说(悦)
一、序言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它对中国哲学史、文化发展史和教育史,乃至对汉文化圈的人生观、伦理观和价值观等,都产生过极为深远的影响。甚至目前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在研读《论语》,希望寻找到圣人留下的智慧。
关于《论语》这部巨著的形成过程,《汉书·艺文志》记载:“《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① (汉)班固:《汉书》卷三十《艺文志》,中华书局,1962年,第1717页。]可见《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的著作。鉴于它的成书年代相去久远,后世读者在研究《论语》时,便出现了很多难以理解的地方。因此历代经学家几乎都对《论语》进行过不同程度的注疏或训诂工作。比如何晏《论语集解》、皇侃《论语义疏》、朱熹《论语集注》、刘宝楠《论语正义》和程树德《论语集释》等等,都是研究《论语》的经典著作。但是鉴于各个时代的历史背景、政治形态和文化因素的巨大差异,即使今天我们借助这些学术成果依然还有很多疑问。
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就有很多困惑。首先,“学”与“习”的对象是什么?其次,“时”应该作为为副词还是名词?最后,“不亦说乎”的主语是谁?也就是孔子在强调“我们”为“学习”而感到“喜悦”,还是孔子在向弟子们宣讲“你们”学习应该感到“喜悦”?下面分别考察这几个问题。
二、“学”与“习”的对象
历史上有很多位经学家对“学”和“习”进行过注释,下面按照《论语注疏》和其它研究《论语》的著作,考察“学”和“习”的主要对象。
其一,宋代邢昺(932—1010)疏曰:“白虎通云,学者,觉也。觉悟所未知也。”[① 《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卷一《学而》,(影印本),中华书局,2003年,第2457页。]他借《白虎通义·辟雍》认为“学”既“觉悟”的意思,这是根据“学”字进行的训诂学解释。所谓“觉悟”是对未知事物的初步感知,并逐渐走向内心觉醒的认识论过程。可以看到邢昺没有对“学”和“习”的对象进行探讨,只是考察了“学”字在这句话中发挥的动词作用。
作者:何金龙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论语》经典词语考释——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为考察对象

下一篇: 《论语》经典词语考释——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为考察对象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