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医药卫生 » 正文
贵阳大学城高校教师饮食与心理健康对慢性疲劳的影响
 
更新日期:2024-10-26   来源:   浏览次数:25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摘要:目的通过调查贵阳市大学城高校教师慢性疲劳现状、饮食及运动情况以及心理健康状况,了解饮食情况与心理健康状况对慢性疲劳的影响。方法在贵阳大

 
摘要:目的 通过调查贵阳市大学城高校教师慢性疲劳现状、饮食及运动情况以及心理健康状况,了解饮食情况与心理健康状况对慢性疲劳的影响。方法 在贵阳大学城的8所高校中,随机选取880名高校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男320名,女560名。结果 在880名被调查的高校教师中,33.4%(294/880)存在慢性疲劳,5.1%(45/880)的教师有心理疾病倾向,躯体疲劳平均得分(4.73±2.27)分,脑力疲劳为(2.43±1.53)分,疲劳总分为(7.15±3.13)分。不同年龄、BMI、学历、职称的高校教师慢性疲劳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86~22.937,P<0.05)。早餐、牛奶、每日食肉量、水果、鱼或虾、宵夜、垃圾食品7个因素的疲劳状况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13~58.536,P<0.05)。FS-14的得分与SCL-90的9个维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CL-90的各维度得分与躯体疲劳、脑力疲劳、疲劳总分均具有正相关关系(r=0.154~0.387,P<0.05)。结论 年龄、BMI、学历、职称可能是贵阳大学城高校教师慢性疲劳程度的影响因素;早餐、牛奶、每日食肉量、水果、鱼或虾、宵夜、垃圾食品7个因素对慢性疲劳有影响;心理健康状况与躯体疲劳、脑力疲劳、疲劳总分具有正相关关系,提示心理健康水平越低,疲劳越严重。
关键词:慢性疲劳;心理因素;饮食因素;高校教师;贵阳市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机械化程度高,体力活动明显减少。同时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心理压力大,造成了人们的慢性疲劳状态。高校教师由于工作任务重,缺乏运动,是慢性疲劳状态的易感人群[1]。慢性疲劳是由个体自身感知的一种强烈而持久的倦怠感及从事脑力和体力工作时的无力感,这种感觉不因休息而缓解[2]。慢性疲劳是人体亚健康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容易引起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3]。营养素失调容易造成免疫功能低、组织功能紊乱、调节代谢异常及组织修复速度减慢等,从而诱发CFS[4]。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病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密切相关[5]。本文通过对贵阳市大学城高校教师慢性疲劳的状况及饮食与心理健康两方面因素进行调查,揭示慢性疲劳的分布特征和规律,探讨慢性疲劳产生的原因,为高校教师职业疲劳干预措施的制定以及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玲玲,殷明月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贵阳大学城高校教师饮食与心理健康对慢性疲劳的影响

下一篇: 贵阳大学城高校教师饮食与心理健康对慢性疲劳的影响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