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为孔子正名——<论语>争议焦点驳正
 
更新日期:2024-10-27   来源:   浏览次数:38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摘要:孔孟之训,昭如日月,《论语》一书,更是堪称经典。但近年来对《论语》思想的争议逐渐引起各界重视,孔子是否真如批判者所说歧视女性、愚孝、提

 
摘要:“孔孟之训,昭如日月”,《论语》一书,更是堪称经典。但近年来对《论语》思想的争议逐渐引起各界重视,孔子是否真如批判者所说“歧视女性”、“愚孝”、提倡“折中主义”呢?本文将立足于孔子思想,分析这三种解读的错误所在,为孔子正名。
关键词:孔子;论语;女性观;孝道;中庸

《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谈举止,彰显了他们为人处事的智慧、“昭如日月”的思想,被誉为“孔学上的圣经”。但随着孔学研究的发展,孔子思想的局限性也引起了大众的关注。众多争议中,有些有理,有些却偏离了《论语》的本意,使沉睡千年的古人“背了黑锅”。据此,本文将援引例证,分析错误观点的片面所在,为孔子正名。
一、“女子难养”,孔子歧视女性?
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地位的提高,带有男尊女卑思想的古人言论广受女权主义者批判。而孔子,因“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一句,不幸成为“批斗”的对象,被群起而攻之。可是,若以此句为由说孔夫子“性别歧视”、“轻视弱者”无疑是有所偏颇的。
实际上,“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还有后半句“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太过亲近会放肆无礼、太过疏远会抱怨怀恨,因此“难养”,难以相处。有了这后半句,此话就具有了情境性,只是孔子对某种社会现象、生活现象的看法和分析,以此说孔子是歧视女性的代表人物,未免缺乏说服力。然而,持“性别歧视论”者又以《论语·雍也》为证,说孔子虽有礼有节的见了南子,但离去之后,面对子路的质疑,他急于与南子撇清关系,就是源于他骨子里对女性的蔑视、厌恶和歧视。可是,这种解释无疑太过牵强、太过主观了。孔子最重视德与礼,他之所以会有如此剧烈的反应,其原因主要在于南子德行有失、素有恶名,况且,面对子路的“不悦”与怀疑,孔子只能决绝的立誓以证清白。此处南子代表的是特定的群体——德行有缺的人,与“女子难养”一句类似,是有情境性、针对特殊对象的,并不能上升到歧视所有女性的高度,以此判定孔子歧视女性并没有很大的说服力。
而且,从孔子的生平与思想来看,他自幼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重点是他能注意到“父母唯其疾之忧”,能看到父母对子女的担心,并能根据孟武伯、孟懿子、子游、子夏等人的发问,因人而异地提出自己对“孝”、对“事亲”的看法,可见他是细腻、孝顺的人。而“孝”的对象自然不只有父亲,还包括母亲。由此可见,孔子对女性群体中的“母亲”是持绝对尊敬的态度的。
作者:陈婷婷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为孔子正名——<论语>争议焦点驳正

下一篇: 为孔子正名——<论语>争议焦点驳正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