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远大理想来激励引导,明确方向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是广大青年的优秀代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担负着更为重要的使命。理想照亮前行的路。作为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应该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理想,并自觉将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融为一体。需要清醒地看到,在价值观不断多元化的今天,用远大理想来激励引导学生既非常必要,又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转化为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现实生活中,部分大学生既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也没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如何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就是这个现实问题的关键。思想政治工作者切记不要讲假话、大话、空话,否则就会适得其反,给学生带来逆反心理。要特别注意把握学生的需求点、兴奋点,用学生可以更好接受的方式方法积极引导,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切实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共鸣感,从而逐渐累积学生的兴趣和信任,形成互助共进、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最终更好地影响学生。
比如,《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就是一个鲜活的教育素材。在组织学生学习时,要透过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中的一些真实的历史细节,由远及近,再将视线回到今天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所取得的极不平凡的成就和变革,今昔对比,引导学生品读小故事中的大道理,感受新时代的大担当,汲取刻苦学习、励志成才的营养和能量,从而主动将个人抱负和远大理想熔融合一。这种方式方法就是一次很好的“因事而化”。
(二)用家国情怀来感召凝聚,增强动力
家国情怀是个人对国家和人民的一种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理想追求。它是对自己国家高度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3]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毫无疑问理应多一些家国情怀。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以讲好中国故事为重要抓手,注重涵养大学生感恩家国情怀,用家国情怀唤醒学生的使命意识,培育勇于担当的精神,凝聚起努力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家国情怀蕴含着深厚的情感,是完全可以将其因事而化、将其中埋藏的力量激发出内生动力,并发挥很好育人效果的。这种情感散发出来的温度,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把握和转化的。要积极创设教育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感同身受,进行情感体验,与之同频共振,产生共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涵养家国情怀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将这些素材取之用之,让学生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深切感受到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进而不断坚定文化自信,使之成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支柱。同时,要敏感地对待社会热点事件,特别是要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辨别力,善于捕捉和攫取社会热点事件中的育人因素,把握好教育时机,巧妙地将其转化为学生能够接受和认可的道理。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允许学生将不同的观点,甚至是不正确的观点表达出来,随后在师生互动之中相互碰撞、相互启发,让家国情怀与时代精神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