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经济 » 正文
田园综合体的现在与未来
 
更新日期:2019-02-22   来源:山西农经   浏览次数:24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田园综合体的根本特征是综合,这种综合不仅表现在经济与社会要素,也表现在不同产业之间,还包括不同经营方式的融合与综合上。也正因为其综合性的特点

 
 田园综合体的根本特征是“综合”,这种综合不仅表现在经济与社会要素,也表现在不同产业之间,还包括不同经营方式的融合与综合上。也正因为其“综合”性的特点,才具有与乡村振兴的全面性要求相对应与接轨的可能。但是,田园综合体的集聚与综合,不是产业要素的简单揉和与相加,其在乡村振兴中的“支点”作用,需要将产业特色为切入点,将人的要素贯穿于“三生”主线,以集聚多方资源与力量为依托,在产业科学布局形成综合功能基础上才能有现实作用与价值。
(一)以“底色+亮点”打造特色
结合“农业+文旅+社区”的综合发展模式,田园综合体姓“农”,这是其背景与底色,也是其特色与亮点所在。如果城市综合体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在于其功能的完善与强大,那么田园综合体存在与发展的依据则在于其农业的背景与具有地域特征的文旅标识。尽管内涵与表现形式因时因地有所变化,但其模式与结构是共性的,因而才有可能具有复制性。
1、以农业为背景
从历史到现实,基于产业发端与原发位置,结合以产业的自然依赖性特点,农业产业都是一种弱势产业,也依此决定了产业稳定性与基础性的定位与要求。当然,随着经济发展与人类科技的进步,其自身弱势会有所变化,但产业显示的根本属性则不会改变。在这个意义上,田园综合体的农业背景永远不会也不能改变。从哲学角度看,世界上没有永恒的弱与强,强与弱都是相对的。事物的方向与性质的转变在于外部环境与内在机制在一定时间、一定方式的综合作用上。
从理论到实践,田园综合体核心发展要点是以农为本,要确保田园综合体“姓农、务农”的根本宗旨不动摇,这是与城市综合体完全不同的产业显示,也是田园综合体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更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与价值所在。在认识上,对非农产业与资本而言,维护广大农户的话语权,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而“为农、兴农”,不仅仅是一种态度和立场,更重要的是市场培育基础上的利益实现的实际需要(尽管投入与回报周期相对较长);在实践中,应该加强农户的组织化有利于标准化生产、订单模式等现代化生产方式的推广,利用与发展原有经济合作组织与机制,利用市场手段来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产,拓展与延伸其产业链,使传统产业经过现代方式改造后增加其利益附加值,实现将农业产业由弱转强的战略目标。
2、以地域为标识
整体来看,田园综合体是对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农家乐、特色小镇等乡村经济发展过程的综合与集聚。从发展历程看,我国田园综合体发展目前还处于酝酿和试点培育阶段,各地都在探索其发展模式和路径。就已有基础而言,在原有住户生产与生活基础上,以乡村文化为依托,农业生产为载体,进而发展服务产业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但是产业综合的深度与程度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其根本原因在异质化特色显示程度不足,进而影响到产业综合与发展的深度。
一方面,需要在横向比较中强化其识别度。尽管在政策与宣传导向上,特色小镇的建设内涵有所丰富,但实践来看,“看田园风光—吃农家饭菜—带地方特产”几乎成统一的运行范式,同质性现象突出。因此,需要结合地域自然特征,结合人文历史(当然不是胡编乱造与生搬硬套)进行挖掘与打造,在不断建设的基础上增强其识别度,形成与确立产业延伸与综合的平台。
另一方面,需要在纵向上增强产业延伸的深度。从现有综合体建设状况看,一产与二产、三产几乎是相对独立的产业系统,这种综合仅仅表现在空间布局方面。而结合深度的增强既要表现在特色以不同的形式在三个产业之间的贯穿上(如生产、生活、生态与服务等),也要表现特色与标识在人与物、人与景之间的结合与综合上(如农事实际体验)。
(二)以“留得住人”贯穿主线
结构功能学派理论告诉我们,要素以不同组合规则进行综合,最终形成差异性功能。同理,田园综合体的综合,不是要素简单堆砌,而是贯穿于基本规则与基本线索。这种线索形成与塑造了田园综合体的灵魂,最终决定其发展的方向与质量。从现有田园综合体的特点与发展趋势来看,需要在“来得了人、入得了戏、站得住脚”进而“留得住人”上下功夫,这是建设与发展的核心与关键。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田园综合体的现在与未来

下一篇: 田园综合体的现在与未来

 
相关论文导航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