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社交媒体成为西方推销意识形态的活跃场域
 
更新日期:2019-02-26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浏览次数:22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社交媒体的属性满足了青年活跃的精神需求,信息现代性契合了青年对现代技术占有和使用的心理追求,伴随着网络成长的他们,通过社交媒体彼此分享故事和

 
 社交媒体的属性满足了青年活跃的精神需求,信息现代性契合了青年对现代技术占有和使用的心理追求,伴随着网络成长的他们,通过社交媒体彼此分享故事和观点。他们思维独立,善于批评,敢于质疑和争论,因为更多感性的理由聚在一起,就某一个社会热点在群里讨论起来,人员越聚越多,话题越来越集中,形成特定的青年亚文化圈。“亚文化实践者的聚集容易被显而易见的潮流和热点所激发、鼓动和转移”,【9】基于此,西方国家将传统意识形态渗透的惯用手段隐秘于社交媒体空间。
1.社交媒体的多元意识形态表达为西方意识形态提供渗透场域。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较高的流动性降低了人们之间的认同感,原来依靠血缘、地缘建立的信任关系被打破,社会联结显得更加松散。俗语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社交媒体更好的实现了类聚和群分,形成一定的趣缘群体,大家基于兴趣爱好而形成米歇尔·马菲索力所说的“新部落”,即人与人之间形成“一种氛围或意识状态”。【3】大家相互之间没有见过面也不认识,完全基于兴趣和需要建立或参与不同的话题,社交媒体充当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纽带。现实当中人们运用社交媒体进行远程交流,借助即时的沟通工具打造社交媒体社区。“网络并非仅仅是海量信息的展览场,更是话语空间或权利空间,其中负载着各种各样的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4】在社交媒体平台上,青年基于自己的兴趣或者需要而主动加入讨论,主动参与到不同的话题中,社交媒体强化了自我意识,使得个体的思想意识得以彰显,在特定的空间内形成了“趣缘共同体”,产生价值共识。人们在社交媒体空间的话语表达被技术操控和数据处理,重组着现实个体的意识,由此看来,社交媒体拓展了个人意识表达空间。于是,各类意识形态涌向社交媒体,多元意识形态被技术改写、再造,从不同角度对用户实施感官层面的刺激,从而有效的作用于用户的认知系统。因此,意识形态以社交媒体式的表达方式呈现,形成社交媒体文化,在这个交往空间内,多元意识形态相互激荡,争相表达。
2.社交媒体的舆论话语生产能力为西方意识形态制造渗透工具。社交媒体往往被人们贴上“草根化”和“碎片化”的标签,这导致人们低估其舆论话语的生产能力。然而,当前的社交媒体通过技术的支持,将视觉、听觉和触觉融为一体,通过立体化表达延展了媒体话语叙事逻辑,提高了舆论话语传播的实效度和接受度。毋庸置疑,社交媒体具有舆论话语产生的能力,承载着意识形态话语权。近年来,西方发生的社会运动都离不开社交媒体,社交媒体强化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人际互动的习惯,与受众之间建立了一定程度的感情联系,因此社交媒体对他们就有更多的话语权。2011年9月25日,“占领华尔街”运动活动网站上有关活动的关键声明中所提到的“99%的人不能再忍受1%的人的贪婪与腐败”的口号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吸引一些与其观点和立场相似的人,舆论话语权得以建立。自媒体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也为社会运动提供了舆论扩散的平台,对现实行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英国骚乱”中,黑莓即时信息推送服务BBM、脸谱和推特等社交媒体让人们轻而易举的获得相关资讯,并迅速的与他人分享信息,这种集体设置议题的力量给骚乱注入新的动力,刚开始的几天,形势几乎失控,而社交网站被视为动乱“帮凶”。在美国,以手机媒体为终端,通过推特网和脸谱网等社交网站召集示威、发布组织信息,并建立一个专门用来发起运动的网站“占领华尔街”,运动巧妙地借助社交平台,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同时也增加了活动认同度,“主动的认同比被动的认同往往更具有持久力。”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社交媒体成为西方推销意识形态的活跃场域

下一篇: 社交媒体成为西方推销意识形态的活跃场域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