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信息化情境教学方法必将成为德育课堂教学中的新亮点,但也会在教学实践时出现了偏差,需要及时纠正。
1 情境教学防范信息量化泛滥成灾。
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服务教学,为了能让学生更愉快、更容易的学到重点难点知识。而有些德育教师创设情境时,只看重信息量,没有筛选信息,甚至不乏一些低级趣味性,忽视了德育课堂的宗旨性。有位老师上课,一上来就开始播放一组组镜头:几个穿着时髦的mm簇拥着一个红毛发帅哥逛超市,哼着歌,嘻哈哈地挑选柜架上琳琅满目的东西,突然帅哥眼睛一亮,撅着嘴,指着某一品牌,几个mm就一哄而上;帅哥耍花招,甩开、又手指一点,mm们扑向……在这个情境中,学生看得很开心,似乎德育课堂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但后来才知道他是想通过展示这些镜头让学生了解“商品”、“消费和消费观”。这样的教学情境没有很好的服务于教学目标,也不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及基本技能的发展,而且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创设信息化情境必须与教学内容有紧密联系,必须是有效的,是正能量的,能够促使学生对德育知识的掌握。
2 情境教学防范信息内容游离现实。
情境不仅包含场景,而且内含情感,但不能因为渲染情境而虚构信息或游离现实,切忌融入新信息技术无限夸张,以致陷入脱俗超然情境。我看过一节讲授“民族精神”主题公开课的视频,这位教师运用动漫等新信息技术,竭尽所能塑造一位超人,在08年汶川地震大悲剧中,念经施术、上天入地,救苦救难,避免生灵涂炭,老百姓磕头谢恩,膜拜为民族魂、大救星神……一组诱人的、超然的情境,学生们除了被迷惑于情节中,还能去领会这个“民族精神”主题吗?等待下课铃响声之后,学生被拉回现实中,除了这些所谓的虚无缥缈的情境之外,留给他们的还能剩余什么印象呢?这样本该很成功的情境教学只是因为信息游离现实,有“境”却无“情”而宣告失败。
所以,设计情境教学不是为了形式上的华丽和热闹,而游离现实,更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这在一些公开课中表现相对明显)。倘被某些看似新颖有趣的素材而迷惑,为创设情境而创设,偏离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这种情境创设害处更甚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必须加以克服。
3 情境教学防范信息要素单一重复
德育课堂,切忌枯燥乏味,而情境创设,强调生动丰富,其信息要素有很多,可以是图像、实体、动作、语言等等,有的教师根据需要善于运用多种要素采取适当的情境,有助于学生从整体结构上感知和把握学习内容。而有的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时,不善于综合运用各种要素,只是由许多单一的要素累积堆砌,要么全是下载书面材料,要么就是几个视频连着播,形式很单一,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不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至于教学效果嘛,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