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高职院校“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筹备工作的具体措施
 
更新日期:2019-03-13   来源:江苏高教   浏览次数:25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学习借鉴往届优秀获奖作品是前提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自2015年始,赛事形成了系统完备、规范严密的组织形式和组织要求,成为一种常态

 
 (一)学习借鉴往届优秀获奖作品是前提
全国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自2015年始,赛事形成了系统完备、规范严密的组织形式和组织要求,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国家级大赛。大赛目的、参赛对象、比赛赛制、赛程安排、评审规则等已经成为范式。每年各省和国家均会公布获奖名单,有的省还会公布项目简介,收集这些资料,进行反复推敲和比较,能及时领会项目计划书的撰写要领,不断激发创新创业的灵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借鉴往届获奖作品,能够很好地补充创新创业素养。
(二)系统培养创新创业指导教师是关键
大学生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主角,但是每个项目从酝酿、碰撞、搭建、撰写、修订、申报、答辩等无一不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高职院校教师平常教学、科研任务比较繁重,具有创新创业指导能力的教师也严重缺乏。从近些年比赛的结果来看,高职院校获奖比例只能占到很少的份额。为提高高职院校教师创新创业的指导能力,省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省培项目时有意识地将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培训纳入其中,定期对每个院校遴选的教师进行轮训,整体提升教师创新创业素养。指导教师团队成员还可以吸纳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只有指导教师的能力提高了,教师才能有意识地去发掘学生的潜力,准确把握评审规则,切中肯綮地指出项目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思路,切实提升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参赛作品质量,从而获得更好的参赛成绩。同时,国家大力提倡并支持教师以对外转让、合作转化、作价入股、自主创业等形式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并鼓励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国家层面的这些政策对培养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必将起到推动作用。
(三)常态化开展院级大赛是基础
技能大赛在高职院校早已深入人心,开展得如火如荼,院级比赛、省级比赛、国家级比赛的三级赛制日臻成熟。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管,结合专业建设,打造特色和品牌,每所院校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甚至在某些专业技能方面独领风骚,达到其他高职院校无法与之比肩的高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也需要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样,形成院级常态化的年度赛事,每年定期举办,广泛发动学生参与,让创新创业大赛深入学生人心,和他们的学习、生活、职业规划紧密相连。由高职院校的各个院(系)先行组织初赛,然后在学院集中比赛,通过层层筛选,遴选出较高质量的作品,最后选派指导教师进行后期跟踪指导、加工完善,这样作品的质量才能提升一个档次,参加省赛、国赛获奖的几率就会大大提高。
(四)“互联网+专业+专长”的作品选择是主线
“互联网+”是创新创业大赛的主旋律,从历届大赛通知得知,这几年参赛项目的类型主要包括“互联网+”现代农业、“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互联网+”社会服务、“互联网+”公益创业,鼓励参赛团队不要局限于规定的类型,可以根据行业背景选择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参赛。作为参赛团队,首先要考虑“互联网+什么”,这是项目申报的起点,一般而言,学生会根据“两专”来选择:一是“互联网+专业”,专业是学生的立足之本,专业理论的学习、专业技能的训练、专业素养的养成、专业技术水平现状的把控、国内外专业技术发展的比较等等,学生最熟悉也最了解,也最能触动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激发创新灵感;二是“互联网+专长”,专长既是学生的兴趣点,也是学生各自不同的亮点,专长是创新创业项目成功的可靠保证,因此,“互联网+专业+专长”是项目作品选择的主线。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高职院校“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筹备工作的具体措施

下一篇: 高职院校“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筹备工作的具体措施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