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政治法律 » 正文
人民政协工作在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下的新局面
 
更新日期:2019-04-10   来源: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浏览次数:24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名非天造,必从其实[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学习出版社,2018:177.]。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旨在进行广泛协商,体现的

 
 “名非天造,必从其实”[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学习出版社, 2018:177.]。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旨在进行广泛协商,体现的是民主集中制。这种既讲民主又讲集中的协商形式不同于把人民群众当作投票工具的形式民主,而是涵盖了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项、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等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实际问题。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建设使得每一项决定都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性,因此人民政协工作的开展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就是探索新时代社会发展现状,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抓住主要矛盾,急民生之所急,解民生之所难,下情上传,上情下达,发挥好人民政协工作的枢纽作用。
(一)紧跟社会发展重心变化,补齐政协工作短板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细分到整个阶段的不同时期,都会有不同的发展任务,正如毛泽东所说的“……而且在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也有其特点,也必须注意……但事物发展的长过程中的各个发展的阶段,情形又往往互相区别”[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 1991:314—315.]。生产力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中的飞速发展不容置疑,相较之下的国家治理能力和体系还有待提升。因此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发展起来的生产力是新时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这就决定了作为上层建筑的人民政协工作在间接地影响作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这一经济基础,进而影响生产力,影响社会的发展。新时代影响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是经济高速增长下诸多方面质与量的失衡,相应的人民政协工作就要针对这种失衡补齐自身短板。质与量的失衡涵盖了“五位一体”中的方方面面,对于政协工作来讲,就是不能只要形式而忽视了内容。当前政协工作在民主监督这一领域就面临着形式与内容的失衡。民主监督中随意性较强、组织化程度低、保障机制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民主监督内容的缺失将会使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口号,流于形式。因此补齐民主监督实效性不强这一短板对于人民政协工作来说势在必行。荆门市政协工作机制创新领导小组提出的“履职菜单”很好的把委员个人自身职责范围内的个体监督提升为有意愿关注某项工作所有委员的集体监督,群策群力取代了一己之力,系统集成的建言对策代替了微观零散的监督意见。“履职菜单”一方面体现了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这一人民民主真谛,另一方面调动了监督者的主体意识,有利于营造愿意监督、敢于监督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70.]。战争年代和人民群众一起运用游击战术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新时代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一中国梦同样需要人民群众勠力同心。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把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内在的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工程,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伟大事业成功的根本保障;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解决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阻碍当前社会发展的问题。人民政协工作是否有利于促进科学的民主决策取决于人民群众的主要矛盾是否符合实际状况,居庙堂之高的被代表不是真实的民意,也就不能使国家做出科学的决策,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没有解决,最终会影响到伟大梦想的实现。要充分发挥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离不开人民政协工作,而要切实履行政协职责,就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既兼顾了人民群众个体话语权与凝聚群体归属感,又寻求了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人民主体地位树立起来,就是在依靠人民群众推进协商民主,推动人民政协工作。“朝阳群众”、“西城大妈”实现了依靠人民群众管理城市,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政协工作同样需要盘活基层人民群众,发挥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满足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需求。人民群众参与进来了,就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的创造实践之中,国家政策实施起来也能够因党群之间距离的拉近、关系的改善、感情的增进而更加顺利,人民群众也会更加认同党的方针政策,从而凝聚起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的智慧和力量。这种水乳交融的改革真正实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人民政协工作在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下的新局面

下一篇: 人民政协工作在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下的新局面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