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更新日期:2019-04-15   来源:思想教育研究   浏览次数:21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笔者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分析探讨,并结合社会其他方面的因素,笔者认为:影响和制约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大体上可以分为社会因素、

 
 笔者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分析探讨,并结合社会其他方面的因素,笔者认为:影响和制约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大体上可以分为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等多个方面。
(一)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因素
1、就业人数激增与社会吸纳能力的矛盾
自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呈现跨越式发展,在规模上位居世界第一,堪称世界教育大国。一方面扩招导致各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另一方面与大学生相对应的就业岗位的增幅却非常有限,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有限,这导致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
2、就业政策偏差与人才供求结构的失衡
就业政策存在偏差和就业体制不完备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近些年来,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我国政府职能部门从体制、政策、资金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这些措施对推动大学生就业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仍有亟待改善的地方。目前比较突出的矛盾是:一方面高校毕业生过于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或者城市,出现“人才过剩”,另一方面求贤若渴的落后地区或者基层单位却少人问津,究其原因在于现行的政策法规没有发挥切实的作用,结构性矛盾是造成就业难的根源所在。
3、教育导向职能与农村人才需求的矛盾
教育消费和投资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很重要的一项经济支出。因此通过上大学,提高自身在社会立足的本领,追求高回报是大学生个人以及家庭的不二选择,一些农村的孩子在接受教育之后也逐渐对农村产生陌生感,甚至有排斥情绪,因此在毕业时节他们大都将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作为就业目标,而回避去农村或者基层就业。农村最短缺的就是人才,农村的发展需要大批专业技术过硬、有钻研精神、能艰苦奋斗的人才。这些人才在农村可以大有作为,为新农村的建设建功立业。
4、单位招聘理念与科学用人机制的错位
招聘单位和大学生作为大学生就业市场中的供需双方资源和信息不对称,导致了供求关系的极度失衡。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招聘单位可选择的空间比较大,纷纷提高用人的门槛,出现严重的人才“高消费”现象,使大学生就业难愈演愈烈。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学校因素
1、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失衡
按照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其培养层次主要是指研究生、本科、专科学生,各层次之间的比例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结构。有调查数据显示:每年新增加的就业岗位中仅有25-30%是适合大学生传统就业方向的专业技术和管理岗,70%以上是针对基层的技工和服务岗。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培养的人才结构与市场需求不相协调,尤其是技术应用型的人才急缺。高校人才供给结构出现问题,进而影响了大学生就业。
2、学科专业与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在政府主导下的高校大规模扩招中,大多数高校对专业的设置都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和论证,有些专业甚至是被动开设。这就不可避免地使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之间不相适应、不相互动,使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逐年增加。
3、专业调整相对滞后
高校必须科学预测和分析,随市场变化相应调整其专业设置。然而,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管专业调整,如果我国高校调整和设置专业仍需层层上报,通过行政手段来解决,这与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要求相矛盾。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下一篇: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