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从网络热词看“媒介人性化”
 
更新日期:2019-04-24   来源:新闻战线   浏览次数:30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967年,麦克卢汉提出媒介生态的概念,他重点阐述的一个问题就是媒介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人们不自知的情况下改变人们的感知平衡。网络热词的蓬勃

 
 1967年,麦克卢汉提出“媒介生态”的概念,他重点阐述的一个问题就是媒介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人们不自知的情况下改变人们的感知平衡。网络热词的蓬勃发展改变了我们的文化环境,那么它们会对整个文化系统有什么影响呢?“后麦克卢汉主义”媒介理论学者保罗•莱文森(Paul Levinson)提出了“媒介人性化理论”和“补偿性媒介”理论,他认为每一个新兴媒介都是对前一种媒介的补充和完善。媒介的进化是一场优胜劣汰的斗争,每一次的进化都是人选择的结果。“补偿性媒介”理论中还提到研究媒介技术的发展可以发现,“人类不仅对媒介的发展方向有着决定性作用,还可以精准化操纵媒介技术,开发出能够满足人类喜好的媒介环境[9]。正是人的主体性决定了媒介演化的人性化趋势。他在1979年的博士论文《人类历程回放:媒介进化理论》中首次提出自己学术生涯中最有影响的媒介进化论,围绕“技术在模仿人、复制人体的感知模式和认知模式的趋势上越来越像人”这一主题,突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扬弃了麦克卢汉的“媒介决定论[9]。保罗•艾文森的理论观点对我有一定的启发,正是由于精英文化的严谨、严肃性使得网络时代语言变得轻松幽默、这是补偿性的同时也是人性化的,人非圣人,网络时代的人们有了摘下面具的渠道,就使得平民化、生活化的语言得到了传播。我认为,虽然网络热词飞速发展,没有必要担心他们会结构彻底传统文化结构,媒介生态需要平衡,精英的和大众的的文化是并存共生的,网络语词本身来源于传统文化,所以他们只是变形了的传统文化。社会的发展还是需要精英文化的,在技术面前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正是技术的发展让我们更不能丢掉思考和理性,不能丢掉精英文化。
笔者对媒介演化抱有乐观态度,认为随着网络热词的发展,精英文化也会思考自身,发展自身。媒介环境学派认为“传播媒介固有的物质结构和符号形式不是无价值标准的渠道,它们发挥着规定性的作用,而每一种媒介都带有偏向性,传播媒介形成的各种社会心理和文化特征往往与传播技术固有的偏向性有关”[9]。
网络先进技术的发展使得传播偏向于游戏心理,当错误信息在“乌合之众”的舆论场中被成倍放大时,互联网缺乏理性权威的引导使得空间不能即刻斩断错误信息源,造成空间与时间不对称。因此,网络空间需要理想和思考。网络热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不同时期的印记,他们的流行也是在满足人们的多种心理诉求、传播媒介的多样化、传播内容丰富化、传播效果强大化和反馈强化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网络热词是网民创造性的表现也是网民创新的体现,他们是文化万花筒中的一丛,网络空间更需要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万物共生才能生态平衡。网络空间也是现实生活的延伸,既需要娱乐和游戏,也应该是学习优秀知识、培育正确价值观、道德观的主阵地。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从网络热词看“媒介人性化”

下一篇: 从网络热词看“媒介人性化”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