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试论德彪西钢琴音乐风格及演奏特点
 
更新日期:2023-10-08   来源:音乐创作   浏览次数:406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试论德彪西钢琴音乐风格及演奏特点摘要:本文从德彪西的音乐表现手法入手,分析研究他音乐创作中的特点及全音阶、泛音手法的独特

 

试论德彪西钢琴音乐风格及演奏特点

摘要:本文从德彪西的音乐表现手法入手,分析研究他音乐创作中的特点及全音阶、泛音手法的独特应用等技术,使他的钢琴作品演奏形成了特有的风格。并通过对德彪西具有代表性的几部作品的分析研究,反映出印象主义对德彪西作品的巨大影响,以及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给后人所留下的启迪。

关键词:德彪西;钢琴音乐;音乐风格;演奏特点

克罗德·德彪西(Claude Debussy 1862—1918)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最富于创造性的法国作曲家,人们将他比喻为两个世纪浪漫派和现代派之间的桥梁。德彪西作为印象主义的开拓者,其创造性的音乐思维及音乐语言开启了人们对音乐的无限遐想。他以音乐来捕捉事物的印象,用音乐激发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联想,尤其是他的钢琴音乐,更具有多重角度的尝试和创新。德彪四的钢琴创作贯穿了他的整个一生,在他早期的钢琴作品中《阿拉伯风格曲》、《贝加摩组曲》接近浪漫主义风格;《版画集》、《欢乐岛》、两册《意象集》和《二十四首前奏曲》则为印象主义的精品。在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里,他形成了一种被称为“印象主义”的音乐风格,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一、           彪西的“梦幻世界”

德彪西生于1862年,他的前辈中并没有音乐家,但从小就显示出惊人的音乐才华。8岁开始学习钢琴,他天资聪颖,11岁就进入闻名遐迩的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7岁时进入作曲系,18、19岁时他利用假期成为一位俄国贵夫人三重奏组中钢琴家,德彪西十分珍惜这个机会,并且有机会到欧洲各地旅行——佛罗伦萨、维也纳、威尼斯,在那里德彪西结识了许多正在努力从民间音乐中为他们祖国创造一种民族音乐的各国作曲家。同时他还与许多印象派画家和象征派诗人交往,并结为朋友和知已。而正是这些人对德彪西后来的音乐道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特别对俄国音乐家所使用的与别国作曲家所用的大调、小调音阶大相径庭的奇怪音阶非常感兴趣,这些音阶是建立在狂热的东方民族的民间音乐基础之上的。但是他写的音乐与其他音乐家完全不同,他不常使用那些传统古典音乐中所用的大调和小调音阶。有时,他又会回到早期教堂音乐的那些有点古怪的古老调式上去,他还经常使用一种全音音阶。德彪西最喜欢的音阶有六个全音而完全没有半音(如C、D、E、﹟F、﹟G、﹟A),所以他的旋律听起来与过去的任何音乐家的作品都不一样,而他的和弦就更加奇特。德彪西正是运用了他所偏爱的全音音阶,构筑起他与众不同的“梦幻世界”,如德彪西早期的钢琴作品《阿拉伯风格曲》、《月光》等,即已表现出音响浓淡不同的细腻,水彩画似的音响造型倾向。他强调二度、四度、五度的平行进行,高低音的强烈对比,巧妙地使用踏板从而制造出虚无飘渺的意境,如此等等都使他的钢琴作品成为使人难以忘怀的绝妙之作。##end##

二、           彪西对传统音乐进行大胆革新,充分利用泛音

德彪西对传统音乐进行大胆革新,充分利用泛音,是因为任何一个音乐家都不曾有过他这样的敏锐的耳朵。德彪西实际上比一般人听得见更多的泛音,像一种颜色往往是由一些别的颜色组成的那样,一个音也包含许多泛音。但是,一个音除了第一个或主要的振动之外,还有一些次要的、共鸣式的振动,正像一块扔到水里的石头引起的不是一个波,而是一圈圈不断扩展开的波纹。泛音中的第一个和最强的是基音上面的第五个音,这是德彪西不用助听器也能听得见的音。假如我们有一架音很准的钢琴,不出声地按下一个琴键,然后很响地敲击它上面或下面的第五个音,我们就可以能听见它作为另一个音的泛音,发出德彪西钢琴作品所能听见的那种声音效果。第二个泛音是原来音(基音)上面的第十个音,第三个泛音还要高,但已十分微弱。造成不同乐器音色差别的主要原因,就是泛音的不同。小提琴中低音区的泛音较强,就有一种平滑而圆润的音质;而像小号的中高音区泛音较强,就有一种较为洪亮的音质。德彪西建造他那古怪的、非尘世的音乐,他为了让所有的人都能听见这些在空气中听不见的音,大胆地敲响了那些人们甚至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听见了的声音。由于德彪西有一对敏感的耳朵,他还在管弦乐队里使用各种乐器的不同组合来发出柔和的、闪烁着梦幻色彩的音响效果。起初人们还被他的音乐所困惑,并且不知道怎样理解它,但一旦听习惯了,就非常喜欢它。德彪西钢琴作品所创立的这种音乐,就是被后人称为“印象主义”的音乐。

三、           彪西钢琴作品独特风格的演奏

德彪西是一位要求很细致的作曲家,他在钢琴乐谱中记录的每一个音乐术语、表情记号、踏板、连线、分句等都具有深厚的用意,匠心独具。在德彪西的作品中常常可以见到一连串的微小的力度、速度、音乐情绪等变化。作曲家在处理作品中速度与力度的层次变化十分用心,我们若在弹奏中忽视了这些标记,就不能准确地理解和演绎他的作品。遇到他谱中的节奏与力度变化时,切不可片面地理解为节奏可以自由自在、随心所欲,而应保持整体节奏的平衡感和有规律的节奏律动感。而在很多音乐家及音乐评论家都认为在德彪西的钢琴作品音乐中,最根本最醒目的构成因素就是音色,因为从德彪西的每一部钢琴作品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丰富的音响层次。如德彪西的钢琴作品《意象集》中的《水中倒影》曲中描绘“浮动的和弦犹如潺潺流水,中间的旋律暗示着水中倒影,一系列滑音和弦像一阵柔和的清风,使水面泛起磷磷银光。缓慢的主旋律在不断变换的和声的衬托中,纤细地刻画出水中倒影的清澈轮廓”。[1]可见,在音乐中有如此丰富、精致的景物描绘,我们仅使用传统的古典风格的触键方式则远远不能胜任或根本不适用。

德彪西的音乐常常以一种特有的暖融融的、天鹅绒般的音响为背景,这就需要使用非常柔和的触键,弹奏时手指需要非常贴键,手指几乎不离开键,甚至仅使琴键抬起一半,给人一种绵绵不绝的感觉。有时在静谧的背景陪衬中,需点出同样微弱和纤细的旋律和线条,此时弹奏需要以放松而力量贯通的指尖如蜻蜓点水般的触键,切忌声音模糊不清,下键控制要好,音色应通透、光亮,如穿过光线落下的雨滴。有时德彪西也有描绘在寂静中的沉思,在冥想之中的心潮澎湃、浮想联翩,这就需要弹奏中具有良好的控制、有清晰地层次、有幅度地起伏、有情绪地变化、有多种音乐布局,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放松触键的基础上,把手指的触键点集中运用到需要突出来的音乐动机上,同时头脑里要有整体的布局安排。我们要清楚地看到,控制手指触键的最好的指挥就是我们的听觉和支配听觉的大脑。从弹奏上讲,曾经一度有人认为德彪西的印象派钢琴音乐应弹奏得更朦胧、更模糊一些,但事实和实践证明,若要准确诠释德彪西钢琴作品的音乐,那精确、严谨的音乐技法,需清晰地表现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由于德彪西印象派音乐独特的和声色彩及音响效果,我们在演奏德彪西钢琴作品时对踏板的运用也要有相应的调理。踏板是音乐的灵魂。不敢想象德彪西的音乐没有踏板是什么情形,所以踏板是钢琴演奏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如《亚麻色头发的少女》这首钢琴作品中就全部采用音后踏板。首先我们要根据不同的音响色彩与音乐层次要求使用踏板,有时延音踏板可能只踩下一半或更少,有时可能需要抬起时不完全换干净,要保留一些必要的音响,有时需要快速地轻点踏板为求清晰和明快,有时也许会在不协和的和声延续中使用同一个踏板,有时可能为了追求特殊效果在一些休止符和断奏中使踏板贯穿[2]。同时,在德彪西的钢琴作品中还大量使用了弱音踏板以及中踏板,使音响色彩变化更加广泛。总之,我们在把握控制延音踏板的分寸时,实际效果是和我们手指控制键盘一样千变万化、不拘一格的。在研读德彪西的乐谱过程中,常常需要打破传统的踏板使用规则,精心安排在很大程度上选择最佳的音响感觉和效果,体现他特有的音乐风格。

德彪西的钢琴音乐,从很多角度来说都是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我们也可以说他是一位革命性的音乐大家。在调式方面,突破以往大小调的束缚,在变幻莫测的节奏、旋律乃至力度的配合下,让人感觉捉摸不定,回环往复,如稍纵即逝的光影和色彩呈现在观众面前,听众方才跟上叙述的脚步,作者的思维又跳越到下一个情景里去了。例如《波西米亚舞蹈》、前奏曲选中的《游吟诗人》、《焰火》,特别是《版画集》中的《格拉那达之夜》,营造了一种诡异迷离的气氛,宛如夜精灵的呼吸。手指在触键时像直接在琴弦上挑抹,甚至没有经过琴槌的干扰,运用踏板制造出灵性而又缥缈的听觉享受。与之相关的是德彪西在节奏的处理上,同样具有令人惊叹的多变性,前一段的严肃蕴涵着后一段的诙谐,以蕴涵着后一段的急促,而且浑然天成。成为他的作品主要风格。

四、德彪西的钢琴音乐演奏特点

德彪西的钢琴音乐的另一个演奏特点,是似未完成的结尾。一般作品旋律即使结束得不圆满,但至少在渐强或渐弱中保持与主题的一致性。德彪西的几首钢琴作品,却在出人意料之处截然而止,乐曲终止音也不落在主音上,而消失在别的音上。如果拿标点符号来比拟,一般作品的结尾是句号或感叹号,德彪西作品的结尾则是省略号,甚至是问号。这正体现了作曲家的非传统甚至反传统的特点。在《版画集》中的《塔》可以作为德彪西吸收东方文化元素的最佳范例。全篇完全不采用A—B—A结构,而是围绕两句主题句展开,两者互相穿插。第一主题句意在表现树木掩映中巍峨高大的宝塔形象和周围山清水秀的环境;第二主题句则仿佛引领听众拾级而上,登高远望,所见宏伟景象令人心潮澎湃不已。第一主题句反复一次后,环境已经交代清楚,于是渐弱过渡到第二主题句,由弱到强,并且再次反复,正当情绪达到最高点之际,顺势转入跨越三个八度的右手琶音,就像滚滚流逝的江水,又似清冷的雨滴敲击飞檐,颇有意犹未尽的情绪[3]。此曲运用了四个层面的织体音型,由短小的旋律动机构成的旋律音型,由和弦、分解和弦、半分解和弦构成的和声音型,又在特定节奏的重复构成的节奏音型,同在持续的低音构成的低音音型。他把这些不同层面的织体精心地编织在一起,纵横交错、此起彼伏,俨然是一首交响音诗。东方音乐的特征之一——五声音阶,在《塔》中运用得淋漓尽致,达到音乐作品篇幅的85%。他具有一种浪漫主义的特质,因而对东方民族音乐,用他独到的眼光,使他的作品不仅为钢琴这种古老的乐器,也为西方古典音乐注入了青春的活力。

从浪漫主义音乐到20世纪音乐过程中,有人评论说德彪西对20世纪钢琴音乐的贡献可与肖邦对19世纪钢琴音乐的贡献媲美。自肖邦以后,没有人像德彪西那样改变过钢琴音乐创作的性质和技巧,他通过他的和声写作和对共鸣的新做法——创造的新色彩、色彩微差、效果、气氛,使得键盘具有一种连肖邦和李斯特都不曾有过的表现力。

综上所述,德彪西对钢琴演奏技巧的发挥有着杰出的贡献,他的《十二首练习曲》对钢琴技术所涉及到的方法方方面面都有独到的创造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课题。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他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追求自己的音乐理想,这种对艺术事业的执着和热情正是我们今天应该学习的榜样!

参考文献:

[1] 弗兰克·道斯:《德彪西的钢琴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年,P48。

   [2]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编辑部、华乐出版社编辑部:《怎样提高钢琴演奏水平》P35

[3] 童道锦、孙明珠:钢琴艺术研究(下)《外国钢琴作品的分析与演奏》,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P124。

 

上一篇: 试论德彪西钢琴音乐风格及演奏特点

下一篇: 试论德彪西钢琴音乐风格及演奏特点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